作者/科法所 2013級 碩班 尤謙
你知道美國刑法在台灣也可能適用嗎?而且只不過是透過手機上網,手指滑動之間就有可能觸法!這一天,來自印地安那大學的Prof. Hoffmann展現大師風範,深入淺出地為我們介紹電腦犯罪,以及美國刑法的境外適用。從一部1983年的電影WarGames造成網路安全恐慌開始,談起Computer Fraud and Abuse Act (CFAA)的制定,廣泛的適用範圍,並以近年來數案件為例,如麻省理工學院學生遭起訴非法複製論文自殺等;且兼及因網路特性,可能產生的跨國境法條適用問題。值得一提乃許多外籍同學慕名而來,即使額外增設座位仍供不應求,甚至有同學坐到地板上呢。
制定於1983的CFAA法案,規範電腦使用時可能涉及的各種不合法行為,主講人聚焦於其中一款"受保護的電腦",說明政府在實際執法時給予相當大的適用範圍,甚至違反網頁使用規則都有可能觸犯此款,舉例言之,FACEBOOK的註冊規則有不可使用不實姓名一項,則時下許多替寵物創設臉書帳號的行為可能都已經牴觸CFAA的規定!遑論翻牆、違法下載等等其他狀況,都已有違法之虞。另網路使用者不受地域限制,瀏覽美國網頁的人們可能來自世界各地,在法律適用時會產生幾乎不受限制的管轄領域,形同美國規範能跨出國界,此點如同金融帳款流動於世界各地,動盪國家人民常至美國控告其政府,意圖執行該國政府或獨裁者在美之財產,二者間的法律問題有其相似之處,癥結點乃其案件須與美國有一定之關係,對此最高法院尚未有判決出爐,Prof. Hoffmann提出之判準乃先觀察條文是否有規定,或聯邦管轄權是否涉及,或至少要求一定之正當法律程序。
而現場與談的李榮耕老師,則針對台灣相對應的電腦犯罪領域簡短說明,並也請教Prof. Hoffmann關於在CFAA下,網頁使用者違反使用規範,僅為民事案件卻由政府介入以刑事處罰的狀況是否不盡合理等問題。許多同學也相當踴躍地發問,關心範圍從P2P到盜版問題都有,Prof. Hoffmann皆給予完整地解說。整體以觀,Prof. Hoffmann在短短兩小時簡介CFAA法案,專注於兩大主題並帶出背後隱藏之法律問題,引導聽眾了解網路使用規範和廣泛的適用範圍,是未來值得關注的法律議題,特別在此對網路使用需求日益增加的時代,更是提醒我們當心別誤觸法網;另外,比較台灣和美國的條文規範,可知相關法條在實務使用上皆有相當的落差與困難,也幫助我們認知立法者對於新興規範對象的認識相當重要,才不至於逸脫現實導致窒礙難行的法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