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與千眼:科技組畢業心得 :碩士班龔鈺芬

作者/科法所 2012級 碩班 龔鈺芬

四年前,徬徨地踏入交大科法所招生說明會,聽聞老師們充滿熱情地述說著歷年來科法所畢業生滿意程度高達九成五,接著展示科法所每年錄取律師及司法官之學生人數,以及畢業生至名校留學比率。呆坐在台下,望著如此耀眼的學生表現及優質的課程規劃,實在深感震驚,並殷切期盼有朝一日能成為該量化數據的一員。順利進入科法所後,開始描繪著未來的研究所生活樣貌,迫不及待在基礎法學與跨領域法學並重,各項制度健全且透明,又無任何派系鬥爭的學術環境下學習與成長。

在三年的就讀期間內,科法所特別針對科技組的學生,提供扎實且密集的課程訓練,有別於傳統的法學授課方式,科法所部份課程亦以專題演講形式來協助學生們瞭解實務見解之發展,使得學生們能迅速於一年內學習完一般大學法律系四年內所教授之基礎法律課程,並得以此深厚的根基參與並通過國家考試。

另外,交大科法所不僅注重學生的學術研究表現,亦鼓勵學生們參與並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及研討會,以累積其課外活動經驗。大多數的學生們在學期間內征戰過大大小小的研討會,大至參加人數多達百人的全國科法研討會,小至多為所上同學參加的座談會。研討會舉辦地點從新竹擴及台北,學生們幾乎無役不與,每個人都練就一身隨時被徵召,隨時得上場的超強適應性。舉凡鋪桌巾、倒茶水、架設備與接待貴賓等技能,學生們皆能應付自如,大家總笑稱科法所助理們與學生們已如同婚顧公司般專業,畢業後可以一起開公司來經營副業。若非如此立意良善的政策,學生們無法深刻體驗到他校研究所學生無法獲得的經驗,並從中學會時間管理的重要性,於課業與課外活動中求取平衡。

待在科法所最後的半年,寫完論文大概是最大的牽掛,回憶起撰寫論文的過程,「創作」大概是比「寫論文」更浪漫的形容,用以暫時麻痺時間壓力的良藥,逃離靈感枯竭的慰藉,及忘卻進度停滯的藉口。起初抱著雄心壯志,想完善地介紹國際投資法及ICSID仲裁程序,但力有未逮,若能清楚呈現論文主題並解析其中爭點已感到慶幸。回頭細想,一篇論文從無到有的過程堪稱奇蹟的誕生,僅依稀記得總在寂靜的夜裡,思路越見清晰;在毫無雜念與干擾源下,文思越加泉湧。手指敲打著鍵盤時,字斟句酌,所思所念無非是褪去艱澀的文字或華麗的辭藻,以樸實的文字力量來清楚傳達想法,以層次的堆疊鋪成出完整的論文架構。過去,曾偏執著想完成一篇流傳千古的大作,但最終卻發現到任何論點皆能更縝密,實在難以無懈可擊,只能讓論文停留在客觀上足稱完整的樣貌。

以一己之力尚難完成論文,特別感謝兩位指導教授提供予我的協助。感謝景文老師,您引領我進入國際投資法的世界,探索其中學理奧妙並挖掘研究該領域之可能。論文題目的靈感來自於您的啟發,萬事起頭難,是您幫我畫下決定性的一筆。您與學生間建立那亦師亦友的關係,總能讓學生暢所欲言,闡述己見;您在課堂與學生間來回問答所激盪出的學術火花,總能讓學生恍然悟出尚未完全瞭解核心問題的真相。再者,感謝在方老師,您不僅給予學生相當自由的揮灑空間,當學生偏離軌道或手足無措時,亦能適時伸出援手,指引接續前進的方向。每回與老師討論完論文後,您那娓娓道來的建議總在腦中盤旋不去,反覆咀嚼,皆能以其裨補闕漏。您對於學術所展現出的熱情,對於研究所秉持著嚴謹的態度,以及熱切解決問題的堅持,總流露出師者及學者的風範,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學生。

除感謝指導教授之協助外,亦感謝其他所上老師之鼓勵,及對於學生之付出。謝謝劉老師總是親力親為處理建院各項事宜,為學生謀求最大福利;您在專利法領域的深厚學養無人能出其右,從您課堂中獲益良多。謝謝志潔老師對於科法所學生們無私的奉獻,縱使老師去年身體微恙,亦時時刻刻牽掛著所上事務,並總是以國際級女律師的視野,提醒學生們應關心社會與國際議題;除此之外,老師亦從生活小細節來培養學生們成為一位專業的法律人,像是老師曾提醒學生們如何穿著時尚休閒又正式的smart casual參與各種場合之重要性。謝謝倪老師對於學生們無微不至的關心,並以多年研究經驗與嚴謹的研究態度,教導學生們蒐集研究資料以及撰寫計劃報告的技巧,使我得以瞭解國際經貿法各項規定並熟悉該規範架構,進而對於該領域產生研究興趣。謝謝鋕雄老師常以轉念法律的自身經驗,提供學生們許多協助。謝謝敏銓老師總是盡心盡力地教授豐富的課程內容,學生們無不仰慕您的授課魅力。謝謝建中老師總能一針見血地戳破學生的盲點,並與學生分享許多獨到觀點。謝謝浣翠老師平日對學生生活的關心,以及準備課程內容的用心。謝謝俊元老師總是沒有架子的,與學生打成一片,討論課程或報告撰寫問題。再者,謝謝所辦助理珮瑜、嫚君、玉佩、筠媛和莉雯,超佩服你們強大的辦事能力,總能以各種十八般武藝來解決任何疑難雜症,你們就像科法所一股安定的力量,有妳們長期坐鎮在所辦,實令眾人安心不少。

看著畢業證書上印著科技法律學院,不禁開始想像再下個十年交大科法所將如何發展?六大學群將會擴充成幾個學群?參與VIS或WTO辯論比賽的學生又將贏得多少佳績?智慧財產法院的法官將來又有幾位出自於交大科法所?校友的表現又將如何超越其他學校的法學院,達到前所未見的高峰?

猶記得志潔老師曾提過一段令學生們印象深刻的一段話「我沒有辦法作到觀世音菩薩那樣千手千眼,但我的學生就是我的手跟眼」,是否我們都將成為老師的眼,主動體察需要幫助之人;成為老師的手,以法律專業向其伸出援手。期許我們將來皆能謹記於交大科法所的所學與所見,省慎思考,永遠懷抱著虛心受教的態度,切勿以圖謀自身利益為首要要務,並設身處地為人著想,以廣闊的胸襟與開闊的視野來從事法律相關工作,進而成為對社會有貢獻之人。

Author: EF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