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 | ||
從語言學觀察商標淡化-論產地證明標章之立法妥適性 | ||
作者 | ||
陳思宇 | ||
關鍵字 | ||
產地證明標章、商標淡化、轉喻、顯著性、搭便車、外部性 | ||
摘要 | ||
任何能夠傳遞資訊的載體皆可視為符號,文字、語言、標章皆屬之。本文以「產地證明標章」為中心,分析我國自2011 年商標法修法後,於條文設計上多「依其性質準用」一般商標的規定。基於產地證明標章在各方面皆異於一般商標,因此,在商標侵權態樣之一──淡化(dilution)之規定上,產生準用之困難。本文從產地證明標章之意義、功能為起點,透過 Saussure 符號學分析傳統混淆誤認規範與商標淡化間所侵害之法益有何不同,並提出構成「商標淡化」之要件為何。惟我國實務對於構成商標淡化之要件看法分歧,原因在於對商標淡化保護之法益模糊不清。本文透過語言學上轉喻(metonymy)分析淡化所保護之法益,提出產地證明標章應無一般商標淡化規定之適用,並在最後以經濟學上外部性(externality)之角度,在商標法架構下提出修法建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