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法所 2009級 專班 楊雅琪
現職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副研究員
法律暸了沒?
記得在美惠老師所開的智權契約與授權課程的第一堂課,老師曾經調查從事法務工作而非法律背景的同學有多少,我是舉手的同學之一,原來園區科技產業有一個特殊現象,就是從事法務工作,未必曾修習法律相關課程,科技產業需求的法務人才,需要在技術領域與法律知識上取得一個平衡。
在工作時會面臨一個問題,依據合約雙方協商談判後所擬具的條款,在某些條件的適法性上,需要律師提供專業的法律意見,例如廠商要求在履約的過程中排除重大過失或故意行為責任(gross negligence or willful misconduct),如合約係以我國法為準據法,則與民法第222條規定相抵觸,非雙方合意而可以預先排除適用。如果在談判的同時,對於民法就有相當暸解,就能節省協商往返的時間。但因應個別的產業別需求,各式的法律問題,往往需要懂技術也懂法律的人,才能綜合考量合約整體規劃的完整性,因此在諮詢法律意見時,常花許多時間,解釋個案的特性與需求。經驗中接觸之歐美大廠合約主管,尤其是高階主管,許多常具備理工與法律雙重背景,所以參與協商的人員都十分精簡,有助於成本的降低,及即時的決策。
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看見了科技產業對於法務人員的期待與需求,規劃了許多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課程。在我個人在面臨法律問題時,發現從事法務工作多年,竟然連如何主張及保護自己基本的權利的法律知識均付之闕如,當看到科法所開設的學分課程,如獲至寶,這就是我想要學習的,從基礎法學的民、刑訴法至實用的智慧財產權、專利等課程,完整而多元。至此是否您想問我,是否曾考慮其他學校的課程,我也回想過這個問題,以在工作中所培養出的習慣,作任何事情常需要多方比較深入暸解後,才會做決定,為什麼直接就選讀交大?其實在多年前劉前所長尚志教授曾受邀到我服務的公司進行智財議題的演講,劉教授以幽默風趣的方式講解發生在我們週遭的案例,在整場持續不斷的笑聲背後,亦引發了聽講者對智財的暸解與深思,化解了大家對於法律條文都是硬梆梆的刻板印象。要學法律當然要到交大啦!
團隊精神的自由學術風
工作上講究團隊精神,係制勝之關鍵,課業上團體的學習則克服了人的惰性,也經由來自不同領域的成員參與,對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視野與看法,加大了處理事務上的彈性與空間。科法所的老師上課有個特點,喜歡鼓勵同學發表意見及看法,副面來看,好像是隨堂考,大家得戰戰兢兢的「應付」老師的問題,正面來看,這是老師與同學們間良好的互動及溝通觀念的一種方式,我喜歡這種雙向及多向溝通的學習方式。面對一個問題,我們一開始時不見得能抓住問題的焦點,但經由同學們的「答非所問」、老師的「旁敲側擊」,最後常有意想不到的想法,對於問題的解決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路徑,也認識到事情本來就沒有唯一的解答,科法所老師所要教給我們的,是解決問題能力,而不是告訴我們答案,實務工作上就是需要預見問題及解決問題的人才。
從課堂上大團體的討論,有時也會依需要縮成數人的小團體,這又是一種不同的學習體驗與分享。在大班制的課程,同學間常有疏離感,聽到週遭碩班同學常組成讀書會,覺得有趣且羨慕。有幸的是在智權契約及刑訴(二)的課程,老師要求案例與主題的分組報告,智權是自己找夥伴,刑訴則是經由抽籤的方式,不論何方式,我們均經歷了美好的共同學習經驗。分組的成員,剛好都來自不同的工作及知識領域,為了完成案例的報告,不熟悉且都工作忙碌的成員們,如何進行分工及聚會討論, 在在考驗著我們的團隊精神及整合能力。智權課時與英筑透過電子郵件、電話、課後及沒有課的晚間時間,對於案例判決,從判決書描述的內容,試著找到法官判決的重心,被告使用他人專利於研究用途,是否屬合理使用範疇,從反覆研讀與討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於英美法下智財應用的知識,而在簡報時,自老師與同學的提問中,讓閱讀判決時觀念模糊或不確定之處,變的頓時明朗。刑訴分組時成員有四人,對我們更是一大考驗,可以確定的是,大家平日都抽不出時間,假日則各有計畫,能共同出席的時間幾乎是零,對於能否順利上台簡報我們抽到的主題,老實說很想去問土地公公。慶幸的是,我遇到超好的隊友:宏宇、遠青、家立,大家最後都排開週六的行程,家立還提供了他的研究室,讓我們可以盡情的討論,當然很多時候會跳離主題,交換各自工作與產業的近況,還有未來的發展規劃。就在很多個週末,大家拋妻撇夫棄子,享受輪流提供的愛心早餐,分享一週來閱讀研究的成果,共同腦力激盪下終於完成了我們理想中的簡報。很感謝老師們讓我們在如此自由開放的學術風下,有學習、成長及分享的機會。
修課地圖
雖然開始我只是學分班的學生,但還是以嚴謹的態度來規劃我想要修習的課程。第一次看到所上課程表,覺得每一個課程都好有趣,都好想選修,但考慮到個人健康狀況、工作需要及家庭因素,第一學期選了我最需要的刑訴、智財、與智權三門課,而非正規的全部從基礎法學開始。一開始上基礎法學的課程確實有困難,但經由志潔老師深入淺出、精闢的說明,慢慢的克服了對於法學的恐懼,到法院刑庭旁聽的經驗,更增加對法條應用與臨場印象。有一次全班還移師到刑庭上,在林庭長的指導下上了寶貴的一課。
我滿推薦學分班的同學能同時修習基礎法學與實用法律課程,在職同學對於實用課程較能產生共鳴與想法,碩班同學對於基礎法學下足功夫研讀,基本功紮實,兩者能在課堂上相互交流,產生學習的火花,對於各種問題的看法可以更多元、更多層面,加深學習的興趣,也建立自信心。學習當然也不能毫無目的,首先還是要確定學習的方向,我的方法是,先仔細研究科法所的修業規章,將先修、必修、必選及自己有興趣的科目,註記下來,畫下可能選讀的順序,每學期選課時,就把它拿出來分析,同時研究有意選讀科目的課程綱要,確認授課內容是自己有興趣且想要學習的,最後再決定要修習的課程,在有效率、有目標的學習下,慢慢累積能量。
加入科法家庭
科法家庭就如同志潔老師在其部落格裏「中心與邊陲?」文章提到「這是一個充滿夢想、理念、歡樂、團結的地方」、「我敢保證每一個進來的學生都可以受到良好的照顧」,事實上我在學分班學習的過程中,深刻的感受到老師、同學們親切、關心、體諒與照顧。來修讀學分班的同學或多或少都有遇到困境或難題的時候,老師往往成為我們最佳的後盾:謝謝志潔老師在我需要法律諮詢時,適時且及時的給予我意見;感謝蕙芳老師為了配合我們白天無法上課,願意改刑分的時間,即使最後沒有成功,也給予我研究主題的意見;謝謝立達老師知道我有時因回診路程趕不及上課,還告訴我小心開車,不要擔心會影響成績;感謝敏銓老師在知道我需要在醫院照顧家父時,寬容我可以補考期中考,讓我可以安心的照顧家父從病危到恢復健康。所上老師的好無法一一細數,每一位老師都很珍惜到所上學習的同學,建議同學上下課時多與老師及同學們互動,好好挖掘與珍惜科法家庭豐富的寶藏,享受科技法律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