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法所 劉尚志 老師
交大科法所創所所長
從2000年在交大創所以來,科技法律研究所迄今已經十年了。十週年慶,最常被提起的問題是:過去有哪些成果?未來要如何發展?
十年回顧
我們是有不少的流水帳資料,可以察看做了哪些事。由智慧財產權起家,現在有五大領域,七個學程,其中的專利、美國法及新興的財經法律特別引人注目;我們的法院實習、實證研究、全國研討會、第一批智財法院法官半數出自本所、司法官及律師考試的高錄取率、逾三分之一學生出國留學、囊括國家留學考相關法學領域、國際雙聯學位、智慧財產專業人才養成的貢獻、參與國際法辯論比賽、傑出教學獎、典雅精緻的網頁設計,都可以看出我們的老師及學生是非常優秀的。
近幾年有些跡象顯示出我們的不同。交大科法常是全國相關領域的第一選擇,至於與傳統法研所相較,選擇就讀本所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大學評鑑與科法所消長
前兩年大學評鑑如火如荼地展開,我們很欣慰評鑑結果給予本所高度的肯定。學校方面,也承諾了我們建院的構想與規劃。然而多數與科法相關的研究所,評鑑結果都不算理想;有知名國立大學的科法所,卻在大學評鑑後消失了。
獨立系所相對是資源弱勢的。以教育部核定的規模而言,初始之員額配置就少,到評鑑時又提高標準,許多研究所大感吃了悶虧。不過消失了的科法所被整併到傳統的法律系中,是否意味著,科法所走不出自己的路,依舊停留在傳統法學的一個支脈,回歸傳統的法律系比較恰當?
以科法引領潮流的格局,以教育為志業的格調
科法是個新興的領域,是展現法律、經濟、社會與國家制度變革的標竿。科法是深度的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不只是多領域 (multidisciplinary) 的組合,例如科技與法律的表面對話;也比跨領域(trans-disciplinary)的結合,例如以法律作為處理科技議題的工具,蘊含了更深厚的意義與內容。
科技與創新改變了人倫、經濟、社會與國家的關係,引發了制度的變革。基因生物技術改造人類與資訊倫理,資通訊科技挑戰行為與社會規範,智慧財產權則改變經濟與國家的競爭情境。這些變化,都不是傳統法律學者所熟悉的,制度與典範,必須重新出發。
科際整合這個名詞已經司空見慣,不過往往與多領域及跨領域混為一談。把科法當成財經法的一支,或者只是法律的一個小支脈,欠缺了對科法的認識,自然無法展現應有的格局。我們看到生物科技與資訊科學整合的生物資訊(bioinformatics),迄今已經成為一門顯學,更造就了生物學發展的里程碑。他山之石,我們要能借鏡。
此外,大學與研究所的教育,需要理念與愛心的實踐。現在的大學,在教授治校的錯誤政策下,不但欠缺效率,也過度重視研究的生產,幾乎成為獨善其身者的棲息地。本所老師對學生及所務的投入,如果不是前所未見,也必然是極為罕見的。老師的向心力是成就這個所的基石與動力,教育是我們的志業,這是科法所的文化,也是我們的格調。
執行力在我們的基因之中
在教育界,大多數的教師秉持百年樹人的理想與作法:然而在教育界,實踐理念是辛苦的,不容易看到績效的;要踐行理想,往往耗盡了教師的青春與精力。執行力,也是多數經營教育的致命力。
科法所十分幸運,有刻苦耐勞,能幹細心的助理群,有聰穎奉獻的學生團隊,有貫徹理念的老師們。我們長年舉辦的全國研討會,自己的畢業典禮,各式各樣的活動,把科法所的活潑與效率發揮得淋漓盡致。執行力是我們的特色,也在我們的基因之中。
未來十年:以科法塑造台灣法學的國際地位,以教育茁壯台灣法學的生命力
真要評價科法所,十年還不夠長,因為教育與學術的成長,十年只不過是剛起步而已;然而回顧過往,可以看出一些前瞻的端倪。認真想想,這十年我們成就過不少的人與事;前瞻未來,我們要成立法學院,也與中國大陸有更密切的連結,規模變大,專長變多,影響更廣。
許多人赫然發覺科法所一直在變,由招生策略到學術成長莫不如此。我們自己則了然於心,不論是過去或是未來,要有彈性靈活的應變作為,更要有操持堅定的教育理念。我們的規模與影響力會變得更大,那是因為我們堅守較高的格局、格調與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