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法所 劉尚志 老師
交大科法所創所所長
4月20日,Peter Cramer 教授來到本所介紹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時,一如往常,本所的敏銓所長與鋕雄副所長一定在座。這類的活動在科法所不知凡幾,這兩年我們的行政主管從未缺席。4月22日,交大的校務會議終於通過教授的彈性薪資辦法,細看可能適用的對象與彈性,仍然以教師的研究成果為最主要的考量,也還無法擺脫我國薪資偏低的現象;不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爾後教學與服務績優的教師,也可以成為彈性調薪的對象。在交大執教二十年後,終於看到台灣的大學教育開始以明確的方式肯定教授們在研究以外的貢獻。
過去二十年來大學教育的發展,研究掛帥是評價教師的唯一指標,升等與獎勵完全看研究績效;至於「教學」與「服務」,雖然也是大學教師兩項重責大任,卻是被輕忽的,尤其「服務」在大學所扮演的角色,更是受到漠視。大學中擔任行政職的教師,必須犧牲在研究室專 心撰寫論文的時間與思緒,經常糾結在學校、學生、教師與行政體系錯綜複雜的事務中;對於尚未升等的教師而言,是何等的辛苦與莫大的犧牲。
然而百年樹人的教育,還是讓許多深切思考自身志業的教授,願意奉行共同的理念。敏銓與鋕雄兩位老師,就是實踐的典範。科法所的成長相當艱辛,以一個研究所的人力與資源,承擔完整法學院的功能,作為行政主管才能體認其中的困難。兩年來本所的決策與執行中,敏銓所長總是長身先士卒,任何對本所有益的事情,他從未退卻;任何同仁對本所的貢獻,他都心存感激;煦煦和風的作為,為科法所的平順成長奠基。鋕雄老師則秉持著深思熟慮與積極任事的特質,為科法所殫精竭慮,洞察先機。兩位在學術領域中都有自成一家的實力與期許,然而為了本所的發展,率先背負起承先啟後的重任。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凡努力過的必發生影響」;以世界上每天發生的事務來算計,可能船過水已經無痕,沙灘上的足跡也禁不起海水的洗刷。然而足跡可以抹滅,承受重擔的痕跡已經烙印在眾人的心中;努力不見得立竿見影,卻悄悄地蓄積爆發性的影響。對於敏銓與鋕雄的奉獻與貢獻,我們由衷地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