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法所 北京郵電大學碩士班交換生 王效文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在新竹交大已渡過了四個多月。剛來的時候總覺得四個月的時間很長,有想去的地方、想吃的東西也總是想一拖再拖:畢竟四個多月呢,來日方長。可是當歸期將近的時候,就又開始後悔當時怎麼那麼拖沓,怎麼不早早的去遊覽好看的風景、去品嘗新奇的美食、去體驗不同的風土民情……
9月9號,我和同班同學一起乘飛機從遙遠的北京首都機場到台灣的桃園機場,這是我第一次乘坐飛機,也是我第一次到如此靠南的地方(從出生到現在最南方的地方也就是自己的老家河南),那種新奇的感覺以及對未來四個月生活的美好幻想讓我興奮異常。
下了飛機,到了新竹交大,辦理好入住手續后,我開始慢慢的遊覽校園。吊著綠色文旦的柚子樹、筆直的棕櫚樹、垂著棕色根鬚的成行的榕樹……看到這麼多亞熱帶樹木,讓一個從沒有去過南方的孩子充滿了驚奇與興奮。出去買東西,看到街道上懸掛的繁體字的廣告牌、聽到人們用溫柔的台灣腔彼此交流,讓我有一種文化震驚的感覺:沒錯,我真的是在台灣。
漸漸的,新奇的感覺消失,開始融入日常的生活與學習。除了例假日,平常都會呆在交大。來交大,體驗最好的就是交大的浩然圖書館。眾多的座位、木質的棕色書架、粉色的地毯、豐厚的藏書、信號強烈的無線網絡……這對於一個平時以讀書為嗜好的人來說無疑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加上圖書館內其他輔助設施(飲水機、廁所等)完善,除了吃飯要出去,真的可以從早上八點一直待到晚上圖書館關門。有很多台灣本地的同學說隔壁清大的圖書館更好!我去過兩次,體驗過之後卻不以為然。清大的圖書館只能說是現代化,電腦、視聽設備、現代式的座椅比較多,但圖書的架子確實塑料的,我也沒有見到很多那種成套的、牛皮封面的書,所以也只能說清大圖書館較為現代化,它缺少了一個圖書館應有的古樸感,無法吸引我在裡邊長時間逗留。交大的圖書館質樸、低調、厚重。
除了圖書館,第二愛的就是交大的健身房。我的母校也有健身房,但是人很多,而且每次去都要交錢。剛開學,交大僅僅是收了少部分的場地、設備使用費,之後再去各種校內的運動場館都不再收錢。第一次進入健身房,我也被驚到了:設備很多、種類齊全、先進高端……另外,錯開了晚飯前後的人流高峰,其他時間段人不是特別多。從此,健身房是我在交大第二喜歡去的地方。學習看書勞累、心情不好之後就到健身房去揮灑汗水,疲勞、煩惱、負能量、毒素都隨著汗水排除,運動之後就又有了好心情,渾身充滿了能量來投入新一天的生活學習中。
交大雖然是一個理工科為主的學校,但是課程種類繁多。各個系所的專業課程、五花八門的通識課程以及種類繁多的語言課程。在交大,你總能找到適合你興趣和需要的課程,只要你不嫌累,就可以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在交大,除了專業課,我還選修了一門叫“急救理論與技術”的課程,理論部分講解了CPR、包紮、固定、中風等各種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需要急救的情況,並拿出半個學期進行實踐操作,學習如何急救,最後還參觀了消防局和醫院的急救室。這個和現實生活十分貼近的課程讓我受益頗豐,如果在大街上、家裡遇到了病人暈倒、休克的情況,我可以很自信幫助病人進行CPR,不慌亂、不緊張,還能提高病人生還的機率。另外、我對語言比較感興趣,交大語言中心也開設了很多門外語,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修了日語和法語,老師教授的詳細、認真。交大的老師對學生很好,不管學生是正式選課抑或是選擇旁聽,老師都會一視同仁,上課的講義、資料都會發放給每一個在教室裡的同學。唯一的缺點是老師講課的進度太慢,大陸一個學期能講完的在台灣需要兩個學期,一門語言一個星期也就上兩個小時確實太少,所以,對於語言課程,建議語言中心每一門外語每週上四個小時的課,並適當加快教學進度。
每到週末,就要出去遊歷,畢竟台灣有太多的美景。沒來台灣時,台灣的九份、鹿港、阿里山、日月潭、花蓮、墾丁都是吸引我的主要景點。來到了台灣,就有一個環島的計劃,但此處的環島並非騎著自行車或者機車繞道一周,畢竟沒有那麼大的精力和整塊的時間。能夠環繞台灣一圈上的主要城市也就夠了。台灣的交通很便利,客運、火車、高鐵幾乎想去哪裡都可以,而且價格不貴,是窮學生能支付起的。台灣各地方的景點:不管是自然的還是人文的都不收門票,任由遊客參觀。即便是收門票的經典也僅收少量的費用。大陸這一點很不好,景點的門票很貴。目前遊覽了台北、宜蘭、花蓮、台東、綠島、墾丁、高雄、台南、澎湖、彰化、台中、新竹、基隆等地,也算是實現了環島一周的願望,沒有遺憾了。台灣的大海很美,尤其是花蓮、澎湖和墾丁的海,湛藍湛藍的,很純淨。台灣的大海算是滿足了我一個北方人對大海所有的幻想。各個地方的美食也很好吃,夜市逛了不少,味蕾得到極大的滿足。
台灣的景色很美,但最美的真的是人心。台灣人很多彬彬有禮,這裡說的最多和聽得最多的就是“謝謝”和“不會”。各個便利店、餐廳、車站,服務人員對顧客說“謝謝”,同時顧客也對服務人員說“謝謝”,所以顯得很有趣。禮貌客氣的多了,社會上的衝突與矛盾就可減少很多。在台灣從來不用擔心會迷路,因為在大街上,只要你開口問,大部分人肯定會給你指路。有時候,你在大街上拿著地圖,一臉迷茫的樣子,也會碰到熱心的台灣人主動問你去哪裡,讓人心裡很溫暖。路上買東西的大娘、大爺,即便是你不買他們的東西,他們也會熱情的指出你要去的方向。但我也遇到兩次問路以及請求幫助時對方冷漠的回應,但這並不影響大部分台灣人的熱心。在台灣,你可以放心的把心門打開,在那麼多美麗人心的薰陶下我自己也變得彬彬有禮起來。
台灣言論自由、網絡開放、政治較為民主。大陸要想做到這幾點,還要很多年。在這樣自由的空間下成長的人們,能夠多元發展,盡情的展現自我。但我也看到了一些問題:信仰盲目、混亂。在交大校園內居然有不少同學信奉那種大拜活人的奇特宗教。如果是信奉世界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我能夠理解和支持,但是在一個文明的現代社會,文化和科學如此繁榮,居然有不少高學歷知識分子去信奉大拜活人的宗教,著實讓我大跌眼鏡,人與人難道不應該是人格平等的嗎?
四個月真的著實短暫,越是歸期臨近,越是要懷著珍惜的心把每一天當做最後一天度過。雖然遊歷了台灣主要的景點,但許多自然景觀依然沒有涉足,很多人文景觀依舊沒有體驗,很多台灣美食也沒能品嘗,但我相信我以後還能來到台灣。等下次,一定要再次到我可愛的交通大學來轉轉,來看看。很感謝新竹交大能給與我這個來台灣交流學習的機會,我也很自豪能成為台灣國立交通大學的一名學生。真心熱愛這片充滿著溫情的美麗土地,此番交流學習的經歷,將在我的記憶中永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