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法所 2014級 碩班 林伯勳
在2015年的8月24日下午,交大科法學院在交大台北校區舉辦「基因改造科技與基因改造食品之管理」座談會,冀望能促進政府與民眾的溝通,使民眾能夠加深對於「基因改造食品」的了解。現場邀請到各界的專家學者參與座談,而與會的來賓更達上百人之多,現場的互動十分熱絡。
本次的座談會分為上下兩個場次,在上半場的部分由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余淑美院士介紹「生物科技與基因改造技術」、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潘子明教授介紹「基因改造食品之現況與安全評估」以及台灣大學農藝學系郭華仁教授介紹「基因改造產品的科學、經濟與社會省思」。藉由這三位學者的介紹,我了解到世界各地有許的人口正處於「吃不飽」的狀態下,而基因改造技術可藉由比傳
統「育種」更確定的方式,來培養出更符合人類需求的作物,以解決全球的糧食問題。然而基因改造技術,另一方面也帶來許多生態環境、食品安全、擴大貧富差距……等等的問題。由此可知,基因改造技術是一把雙面刃,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問題,因此人類應謹慎地使用。
而下半場的部分,則由食藥署李婉媜科長介紹「我國基改食品標示管理」、交大科法學院陳鋕雄副教授介紹「基改食品管理措施與國際貿易規範」以及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介紹「基因改造之消費者觀點-資訊揭露與風險溝通」。在這三位講者的介紹之下,我了解到我國目前關於基因改造食品在標示上的相關規範,以及我國目前關於「基因改造食品的管制措施」所可能違反的國際貿易法議題,並且也了解到國內消費者所擔心的議題是什麼。
而在本次的座談會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過去許多被認為是偉大的發明,在經過時間的洗禮後,才會被發現有其問題存在。」因此在面對新興的技術時,必須要抱持著如履薄冰的態度,如此才不會被科技所欺騙。然而,另一方面我也對「食品需求的層級」感到十分認同,畢竟要先吃得飽才有餘地去談其他更進一步的要求,否則若只顧有錢人能吃的安心,而不顧窮人餓肚子,我想這是令人更無法接受的。
因此我認為,目前採取「基改食品要標示」的管制措施,是一個值得稱許的作法。因為讓消費者充分了解相關資訊後,再自行決定要購買哪一類的產品,能夠同時滿足「想吃的安心」與「想要吃飽」這兩群人的需求,不過我想國家還是應該要朝能讓所有人都「吃的安心」的方向努力,不過我想這應該屬於「如何解決貧富差距懸殊」的問題,而不是「基因改造食品」要探討的議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