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法所 2014級 碩班 蔡芙苗
在台北聆聽哈佛大學法學院Prof. I. Glenn Cohen老師講述關於國際醫療旅遊的法律、倫理議題。本次講座提出的議題非常新穎,引人思考。首先Cohan老師提出一個我從未想過的新穎概念:醫療服務成為全球貿易的交易標的。以前從未想像有這樣的事情,但從Cohen老師提出的醫療全球化現象中,可以看出現在確有這樣的趨勢,醫療旅遊就是醫療服務成為貿易標的的結果。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醫療也從地區性的事務轉變為全球性的事務,Cohen老師提出了四個現象,醫療旅遊的盛行、醫療人才的全球流動,遠距醫療、以及跨國臨床實驗。
其中醫療旅遊是一個蓬勃發展,但法律尚未規範的新興產業型態,當中有許多倫理、法律議題,例如在旅客母國醫療旅遊是合法行為,但旅遊目的地國家醫療旅遊卻違法;或者反之;或者在母國、目的地國家都是違法的。這時我們該遵照哪個國家的規範?該如何規範醫療旅遊?
Cohen老師在演講中也特別舉出一個案例,探討跨國醫療服務的醫療糾紛,尤其關於病患之權益如何被保障。案例中Carl在母國購買醫療保險,前往國外接受手術,結果手術失敗,造成嚴重的健康損害,他可以對外國醫院、外國政府提起訴訟嗎?他該在國內提告,還是國外?這些問題都尚待解決。而Cohen老師提出幾個可能性,可以在接受醫療服務前簽訂詳盡的契約,包含準據法之選擇、醫療疏失責任歸屬,可以發展出一套國際性的仲裁規範,專門解決國際醫療服務爭端、也可以發明一種新的醫療保險商品,其中包含醫療疏失發生後可以領取保險金。但如此新穎的議題國際上似仍未見一個較完整的解決方案。
Cohen老師演講結束後台下的老師們紛紛給予回應,分享台灣的情況、提出在台灣國際醫療旅遊存在哪些現象,以及法律議題。例如吳權峰老師提出台灣醫療旅遊的人數正在成長,但法律卻尚未訂出相關規範,且台灣與美國不同的是需要考慮全民健保造成的影響,江浣翠老師提出外國人來到台灣接受醫療服務的案例,都讓Cohen老師得到許多資訊,想必能夠收穫滿滿的回國。台下的學生則透過本國老師的回饋了解國內法治的情況,並將此議題與我國法制連結。
Cohen老師的演講深具啟發性,不僅議題新穎,對於社會現象的觀察也非常入微,更重要的是教授對於社會現象與法律的連結是讓我最為佩服的,觀察到一個社會現象後,如何敏銳察覺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何從法律的觀點切入這些問題,在演講中都凸顯出了Cohen老師不凡的觀察力,還有綜觀趨勢的洞察力。本院邀請與談的老師們也展現出了強大的法學素養,讓Cohen老師得到很多寶貴的意見交流,更讓在台下的學生學到寶貴的知識。
醫療法律仍是一座黑森林,很多領域等著我們去開發,感謝科法學院老師如此用心的邀請外國學者來台演講,讓學生對這個議題更加了解,引發學習的興趣。這也證明了交大科法重視國際化教學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紮紮實實落實在平日的教學中。身為科法所學生很榮幸能參與如此精彩的學術盛會,備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