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下學期新進教師】社會正義、性別平權與勞動權益學群新進教師介紹–邱羽凡老師

作者/科法所 邱羽凡 老師

非常高興加入交大科技法律學院的團隊,我於2015年秋天自德國哥廷根大學(Georg – August – Universität Göttingen取得法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勞動法與勞資關係,博士論文則是以德國爭議行為法為研究範圍,探討非典型勞動爭議行為,例如快閃行動(Flashmob)或杯葛(Boykott)等在經濟全球化與歐洲化下的法學問題。非常高興加入交大科技法律學院的團隊,我於2015年秋天自德國哥廷根大學(Georg – August – Universität Göttingen取得法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勞動法與勞資關係,博士論文則是以德國爭議行為法為研究範圍,探討非典型勞動爭議行為,例如快閃行動(Flashmob)或杯葛(Boykott)等在經濟全球化與歐洲化下的法學問題。

在出國留學之前,我就讀於台大法律系,並於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年開始投入勞動法的學習行列,一方面修習當時所台大法研所剛開設的勞動專題研究(王能君老師開設),另一方面跨校至政大旁聽黃程貫老師的勞動法課程,並多方參與當時還為數不多的勞動法研討活動,後來即考上政大勞動法與社會法組,繼續研究勞動法的道路。

對我而言,研究勞動法從來不是一個人生的偶然,而是一個人生的必然,因為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僱傭勞動關係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從而如何掌握平衡勞資權力的武器,即是生存於當代社會所必然要處理的問題,其中很關鍵的角色就是勞動法的運用。自大二參與台大大學論壇社後,生活中所關注的議題也多與階級或性別的不平等相關,不論是在地的縮短工時或RCA職災問題,或是跨國的勞動力全球流動問題,或是校園民主等,參與這些社會議題讓自己更深刻體會到法律的重要性與限制性,而看著眼前國家對於工人階級保障的不足與社會不平等的加深,也讓自己更確立要以追求平等/無階級為人生目標。在此思維的引領下,自己曾跨足實務界—包含擔任執業律師(寰瀛法律事務所)與工會的會務人員(中華電信工會研究處處長)至第一線,後來因欲至德國工會中見習,即轉至德國繼續研究勞動法。

在德期間,除了教育部的公費之外,另外一半的時間是領取德國總工會(DGB)所支持的Hans-Boeckler-Stiftung學術基金會的博士獎學金,德國工會的特色之一即是對於社會的影響力很大,且投注相當龐大的資源於勞動與社會問題的研究上,Hans-Boeckler-Stiftung也是全德五大學術基金會中資源為雄厚者,因為除了德國的國家補助外尚有600萬多工會會員的會費贊助,獎學金得主不但能獲得生活費與研究費之獎助,也可以申請至全球各國進行研究或參與學術活動,這個機會讓自已在留德六年多的生涯中可以廣識各方人士以進行交流,包含德國境內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工會幹部,充份實踐勞動法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學習計劃。

去年秋天,結束了在德國的博士學業,因心繫於台灣的諸勞動問題而決定返國,而交大科法學院此一具有國際化與本土化、且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殿堂,正是自己尋覓多時之所在,未來將自我期許不失社會關懷之心,以最大努力貢獻所學於此。

Author: EF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