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介紹】法學雜誌編輯

作者/ 科法所 2016級 碩士班  曾偉婷

大家好,我是科法所博一的曾偉婷,2017年秋季至2018年春季班「法學雜誌編輯」的課程助教,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修習此門課後的心得。

為何推薦「法學雜誌編輯課程」?

想必大家在進入科法所之際,已對所上的特色課程有所認識,除了訴訟實務書狀撰寫及法院實習外,「法學雜誌編輯」亦是科法所重要的招牌特色課程之一。而進入科法所,就我個人經驗,「資料檢索」及「引註格式規則」絕對是同學們最不可或缺、最先須具備的兩項技能。

在科法所的課程中,幾乎每一堂課都需要撰寫課堂報告,而研究計畫亦需要學術寫作;此外,相信大家都了解,「若要順利從科法所畢業,完成論文為必備的要求」。因此,學會如何檢索文獻,並在報告或著作中引註(bluebooking),顯得格外重要。

一份完整的著作不容我們任意援引或潦草結尾,因為這是對學術嚴謹相待的展現,這不僅是形式上使自己免於陷入抄襲爭議中之體現,同時實質上也是在進行旁徵博引,與既有文獻對話,加強自己的論證力道。在過去的教育中,由於幾乎未有如法學雜誌編輯的類似課程可供學習,也鮮少教導同學關於法學撰寫須注意的註腳及參考資料,因此,輔進入科法所的第一個學期,我也曾經在課堂報告撰寫中遭遇重重阻礙。縱使撰寫出的報告內容再豐富、邏輯論理再嚴謹且脈絡相承,也無法無視在引用學術資料來源時對於規則與格式的徬徨。

除所上「法學論文寫作與研究方法」課程,三週(約九小時)對法學資料檢索、bluebook基本引註教學外(這也是修習法學雜誌編輯的同學必出席聆聽的課程),原則上能學習這些基礎知識的機會可謂少之又少。想要完整熟識不同定性文獻所需的格式及引註規則,並為科法所生涯(無論是為報告、研究計畫或是畢業論文)奠定良好學術寫作基石的同學,推薦大家修習法學雜誌期刊編輯課程,它將會精進你的檢索與引註能力,並培養閱讀法學論著時,對文獻的敏銳度與理解力,這也促使了我選擇修習此門課。

修習法雜,擔任編輯,用實作來培養研究生必備技能吧!

2017年秋季至2018年春季班的法學雜誌期刊編輯課程,由張兆恬老師所指導。課程進行方式,是由同學們擔任「交大法學評論」一學年,從做中學習法學論文引註的正確格式,並採分組方式進行實作編輯。課程中會運用到法學資料檢索網站,如:Westlaw、Lexis Advance、HeinOnline等,引註格式則是以美國四所著名法學院(哈佛、哥倫比亞、賓州與耶魯大學)聯合出版的Bluebook作為指標。

在學期初老師會舉辦第一場Group Meeting,先帶領我們初探資料檢索與引註的領域。而之後過程中,我們除藉由大量閱讀中外文文獻提升閱讀能力外,還會了解引註文獻的性質,例如判決、法條、書籍、期刊,甚至是教科書、電子書、網路報導,或是網誌、社群媒體的貼文等,藉此在龐大的資訊中,學會按圖索驥找到文獻的來源並於bluebook中引用特定的引註方式,此在英文文獻的引註中尤其重要。無論是斜體、小型大寫字、全形半形、縮寫及各項資訊的安排順序等細節,期背後實則蘊含某些實際涵義,若無法辨讀這些符號資訊,將來可能有礙於對外文文獻的檢索和閱讀。

同時課程的引註與練習也以分組的表現作為主要評分,一組一學期約進行兩篇文章的校對,文章來源為〈交大法學評論〉中各領域知名學者、老師或學長姊的大作。一學期兩篇文章,課程不須每周上課,但老師會視情況不定期再舉行group meeting與大家討論。若遇不會的問題或對課務安排有困難之處,也可與組員討論或向老師請教,兆恬老師總會非常耐心詳盡地和同學們解釋。

然而,由於編輯工作須確認文章中每一來源皆為屬實、引用格式無誤、文獻定性分類正確等,因此,同學們需要以非常細心、謹慎與負責的態度看待!從中,不僅能透過校稿實作練習來熟稔規則,也可藉由對每一筆引註文獻的內容校對,學習對學術倫理的尊重,同時也十分注重團隊溝通與整合協商的能力。

總體來說,個人認為法學雜誌編輯課程所要教導我們的是,對學術研究須以非常嚴謹的態度相待。法學論文撰寫中的引註與檢索並非僅流於形式,更重要的是確認文獻並非憑空杜撰,了解對學術倫理的尊重。校稿過程或許繁瑣,需要耐心,但卻可以訓練謹慎細心、挑戰自我,對法學寫作的引註與檢索絕對能更加熟識與精進,往後課堂書面報告不再求人,更能獲得完成編輯工作後的難忘成就感!

既然進入科法所,普遍同學應會希望習得研究生必備的學術檢索與引註技能,並盡早順利取得學位,與其被動回應,不如趁早主動學習。也因此誠心推薦大家修習「法學雜誌期刊編輯」課程,並建議從碩一開始就培養良好引註基礎,以因應往後科法所各種課程的外文閱讀與檢索。也敬祝大家在科法所的學習充實、順利!

Author: EF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