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教師/陳鋕雄教授、香港法學法學院的胡惠生教授(Richard Wu)與高一峰律師(Sebastian Ko)
作者/郭千綺(科法所專班)
法律倫理與專業責任這門課是由陳鋕雄教授、香港法學法學院的胡惠生教授(Richard Wu)與高一峰律師(Sebastian Ko)共同授課,以法律執業中的創新、創業與倫理為主軸授課,安排了來自各國的講師講授各類型的議題中,不僅提供律師執業的的反思,也讓我們能看見不同國家法律業界的發展。
課程中藉由大量的課前閱讀和課堂間教授與學生的互動,不斷刺激參與者去思考、窺探踏入律師業界前無法實際體會的認知衝突和壓力。講授議題的多元性,也讓不同領域的同學們在認識律師業界的同時,也都能反思自身所身處的行業、思考更多的可能。
當初動念選修這門課,是希望看見法律業界更多可能,為自己的執業律師生涯提供一些刺激和方向。實際修課後,真正讓我羨慕起尚未踏入業界的法律系同學們的,卻是講師們講述法律業界永不間斷的衝突,而身為一個專業人士,應該用什麼姿態看待自己身處的位置、看待自己感受的,那些坦白且沒有正確解答的時刻。
律師作為一個特殊的專業服務提供者,在所有衝突的交錯點都有他的位置。律師倫理規範對於個別律師都有著依據專業判斷,為當事人提供最佳利益服務、做出所謂最佳決定的期待,同時也要求律師作為參與國家司法運作機制的一環,必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準。
這是對於律師「個人」應該達到的倫理要求,然而大多數律師,在執業中面對著的更多情況是「團體」。以受雇律師來說,這些對於個人的倫理要求,更時常會與事務所、主持律師或合作律師的認知發生衝突。
法律業界奠基在人際互動之上,在這個產業越久,越清楚每個人確實都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獨立的道德判斷,因而產生永無止盡的衝突。在這個充滿認知、倫理、專業衝突,卻永遠被要求做出正確決定的地方,也難怪謹守倫理的律師是一個不快樂且充滿壓力的職業。
我想,在這個行業裡的每一天,都必須不斷摸索如何面對一個個必然發生的衝突、如何面對及調適自己必然出現的感受,先行取得並維持自我認知的平衡,才真正有能力維持自己的專業,在每一次的問題中思考並提供客戶最適合的建議,並在每個認知、倫理、專業衝突中,找到可以站立的位置,不至於迷失方向。
而這門課足以作為一個嚮導,讓不熟悉法律業界的同學窺視她神祕的面貌;讓已經身處業界的同學,藉由回望過往顛簸的路途,調整適合未來前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