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心得】資訊隱私權法

授課教師/陳鋕雄老師、郭詠華老師、秋元奈穗子老師
作者/尹心磊(科法所2020級碩士班)

在如今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網路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使得人們對於個人資料的保護日益困難,本課程由三位老師指導,分別就個資相關的不同主題進行說明。

本學期課程的主題中,我對工作隱私權的領域特別印象深刻。人工智慧、影像分析等技術現已被運用於工作場域,雇主得以於決定是否聘用、升遷、加薪時運用模型預測該名員工未來的表現,雖說能將效益最大化,卻可能為員工權益帶來隱患。首先,公司透過監視器、定位等手段追蹤員工行為,是否有侵害員工隱私之虞?第二,透過模型預測員工績效,其計算過程被放置在「黑盒子」內,員工無從得知其預測依據;最後,演算法有「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特性,若用於訓練模型的資料集含有歧視性的不公紀錄,訓練出來的模型同樣會帶有歧視性。

資訊隱私權法是一門需要閱讀大量文獻的課程,除了老師針對個主題指定閱讀的文章、判決外,每位同學皆須選擇判決及文章各一進行課堂報告,並於學期末繳交1萬字的書面報告。準備期末報告的過程中,由於題目完全自訂,光是在選題時就需要耗費許多時間,慶幸的是老師在過程中十分願意給予協助,甚至在期末前空出兩星期的時間和每位同學討論報告主題,並給予方向及建議,使每份報告不至於模糊焦點,能聚焦於核心主題上。

綜上所述,本堂課程不僅僅是針對「隱私權」,而是對與個人資料相關的議題、科技、法律等進行探討,期末報告雖說負擔不輕,卻能使我對有興趣的主題進行更深層的研究,整體來說收穫頗豐,是一門非常值得選修的課!

Author: EF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