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科法所 碩士班 陳柔安
授課教師 /陳鋕雄教授、香港法學法學院的胡惠生教授(Richard Wu)與高一峰律師(Sebastian Ko)
法律倫理不僅是以人與人關係為基礎,更可能存在於法律執業者與職業大環境間的相互影響,甚至是整個社會對於法律職業的認知。而有趣但卻也糾結的是,法律倫理與法律專業責任當中很多問題難以找到一個正解,又會因為時代變遷產生新的概念與面臨新的問題。
本學期的課程主要探討的議題可大致分為三項,首先是在面臨全球化之下,法律服務的實際運作如何演變,同時透過檢視美國、香港與澳洲之因應模式,思考我國法律實務可能發展之趨勢;再者,係針對目前律師於職業上可能面臨的挑戰,在法律問題複雜化與市場競爭激烈的前提下,分析成為一位妥善處理業務切具備競爭力的律師應該具備之能力為何,並可運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重新檢視,進而優化提供服務的方式,以人為核心地解決法律問題;最後,以長遠職涯發展的角度,剖析律師執業之心理狀態,與如何提升心理素質,足以應對倫理抉擇之兩難壓力,在職業與個人生活中取得良好的平衡。
本學期很印象深刻的主題,其中之一係由來自Berkeley Law School的Judi Cohen教授講授關於法律人士的正念練習。由於全球化與人類活動多樣化之下,不僅律師所面對到的法律問題越趨複雜,市場的競爭也更激烈,導致律師在承受龐大壓力之下,又需要提高工作表現的品質與效率,這聽起來是個很矛盾又困難的課題。因而,律師如何消除自己負面的壓力,並長時間維持正向、穩定且開闊(open-minded)的心理狀態以應付高難度的工作任務,需要透過日常的正念練習。Judi Cohen教授於課堂中以體驗性的方式,直接帶領學生進行冥想(正是正念練習的一種),跟隨著老師的引導,即便過程只經過了幾分鐘,但每每再次回到講授的課程,確實感受到自己專注力比起冥想前來得更好,有更清晰的意識去理解後續講課的內容,使我堅信正念的練習很值得法律工作者去實際執行。
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課程為法律工作的創新—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法律工作要求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考是再理所當然不過,而當法律界近來逐漸意識到創造力的重要後,則出現了設計思考的創新運用。我認為設計思考的核心特性相當程度符合法律的本質,同樣是以人為出發點,而在人類行為和思想多元的時代下,傳統的爭點解決方法已無法完全解決各式各樣新型態的法律問題,而透過設計思考的五個步驟可以幫助法律工作者跳脫僵化框架地找到「客製化」的策略。Sebastian Ko老師也在課堂中提供了不少網路上能幫助創意發想的方式,像是SCAMPER method或Worst Possible Idea等,給予我很多團隊運作的啟發。
從上述可發現本課程探討的議題十分多元,邀請該領域的國外學者或執業律師講授專業研究內容與分析最即時實務上的現象,不僅認識其他國家的理論和實務發展,更為尚未踏入職場的學生帶來新的視野,加上一起修課的部分同學為專班的學長姐,可以從他們自身職場的經驗分享,獲取許多議題的驗證以及開啟更多面向的交流,正是本課程的一大特點所在。
回歸到這個課程的核心價值,當法律將成為我們的生涯職業時,除了具備法律上的專業能力之外,亦應掌握國內外法律工作環境的變動、思考如何面對可能的職業發展問題以及擁有平衡健全的身心理狀態,同時藉此思索在研究所時期可以培養的什麼技能,以應對未來法律職場上的挑戰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