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上學期新進教師】郭詠華老師介紹

作者/科法所

郭詠華任職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擔任助理教授一職。研究領域為災害法與政策、台灣法律史、原住民族法,從法律社會史的角度,探討台灣的災害法制與政府組織權責、災民權益保障、在地知識與參與。目前開設的課程有「美國憲法(英語授課)」、「法學雜誌編輯」,以及「法學實證研究」、「資訊隱私權法」等合授課程。郭詠華同時擔任本學院與台灣科技法學會共同發行出版之學術期刊《交大法學評論》執行主編,帶領指導學生編輯群,進行期刊文章的審閱校訂事宜。

郭詠華擁有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PhD in Law)、亞洲與比較法碩士(Asian and Comparative Law LL. M.)學位。博士論文〈Land Rights of Taiwanese Indigenous Peoples under Natural Disasters: Analysis of Post-Typhoon Morakot Reconstruction from Leg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以自然災害下的原住民族土地權利為主題,透過法律、歷史、文化之跨領域研究方法,檢視台灣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與災害法制的變遷過程;再奠基於歷史,以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為例,探討當代社會的災害治理法制、土地使用與遷村政策、原住民族調適策略,並提出法律改革的建議。該論文榮獲華大法學院頒發Outstanding Dissertation Award獎。

出國赴美留學之前,郭詠華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擁有法學碩士、法學學士的學位。碩士論文〈現代型國家下的個人身分及其識別:百年來的台灣個人資料法社會史〉使用檔案史料,統整分析從日治時期十九世紀末至今,台灣的戶口/戶籍制度、身分證、警政治安等個人資料法制的規範與實踐情形,及其與後來引進台灣之隱私權理論間的互動、發展、意義。該論文完成後,獲頒國立臺灣圖書館民國100年度碩士論文研究獎。

郭詠華於國內知名法學期刊NTU Law Review發表文章”Disaster Laws and Management Authorities in Taiwan (1945–2019)”,根據史料研究的成果,把台灣的災害法制劃分為「行政主導時期(1945至1999年)」與「立法管制時期(2000年迄今)」,關注不同時期的規範內容、政府權責、與社會具體脈絡,提倡災害治理的組織改革、強化地方參與,以其有效減少災害風險和調適災害衝擊。此外,郭詠華與陳柏良合寫”Identity Laws and Privacy Protection in a Modern State: A Legal History concerning Personal Data in Taiwan (1895–2014)”一文刊登於美國法學期刊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後續獲得2017年亞洲法社會學會頒發Graduate Student Paper Award。

在加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之前,郭詠華於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進行法學專業領域之研究,並協助該中心推動學術活動。在博士後期間,詠華亦曾經擔任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的兼任助理教授,參與合授「資訊隱私權法」課程。

Author: EF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