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實善用的專業知識,擴展知識的領域,進而獲取案件判斷的重要準則 : 博士班 范智達

作者/ 范智達(科法所博士班) 
指導老師 /王敏銓老師

禮記.學記篇有一句國學名句:「學然後知不足」,意即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所知的不足,實在真切表達出我在科法所學習的心得。

實際擔任法官職務後,已不像單純學生時代有許多自由運用時間,多量蕪雜的審判工作,總是為了工作付出全部的精神氣力。特別在個案審判實務工作,經常盡力想把每項個案事實調查得清楚,進而提出較為詳實之判決,不過在最終適用法令決定判決論據結果關鍵之時,會有茫然失措之感,因為面對自由心證的論理抉擇,屢屢感覺很難找到作為合理判斷基礎之法理依據。

民國98年間科法所成立為司法官、律師職務設計規劃課程之司法在職專班,當時正好是我覺得所學所知,不敷處理日新月異案件類型的瓶頸,就懷著企盼的心情報考司法在職碩士專班,期待可以在自己工作的延長線上充實學習。當然到了科法所寶庫,絕對不能空手而回。

透過老師們帶領法律經濟分析以及實證研究方法範例或說明,並且參與科技法律研討會研習討論過程,發現可以積極從實證、數據來研討美國智慧財產判決與我國智慧財產法院判決見解,以及美國智慧財產制度發展與臺灣產業管理關係,得以了解裁判之實證判斷上互相檢證,找出理論與實務相互之交集,切合社會議題彙集現實遭遇法律爭議提出建議,再回歸法條文字作出真實的、符合社會需要的解釋。此種學習歷程,讓我在重新面對處理實務案件的理解當中,就會比較有信心在透過實證的基礎上表達出更為正確合理的判斷。

好不容易運用實證論理編寫出碩士論文取得碩士學位,然而仍深感所學之不足,主要是因處理民事審判訴訟,絕大多數係處理損害賠償之案件類型,關於智慧財產權侵權賠償金額之填補損害功能性與合理性,常發生舉證困難的窘境,導致訴訟延宕,甚或無法依據成文法律規定計算出合理的賠償金額。因此,再下定決心努力考取研習科法所博士班,希望能繼續對法律經濟學與法學實證做更深入的理解,期許自己能做出更能解決實務損害賠償案件計算合理賠償金額之理論架構。經由劉尚志院長在專利法與實務問題、美國專利訴訟實務的課程歷練,理解到專利評價與損害賠償之真實關聯性,以及專利損害賠償與其蘊含之經濟原理,進而希望嘗試以經濟學方法建構客觀損害賠償模型,既能符合客觀公正性,亦能具體妥當地適用於每項個案事實。指導教授王敏銓老師則特別提供給我納許談判解經濟理論素材,博士論文內容即具有不少難以理解的經濟學概念,指導老師耐心的鼓勵及寬容,讓我可以有信心突破思緒的障礙,才能透過博士論文提出法律跨經濟分析領域研究的新風貌,而得以提出計算商標侵權損害賠償之數學公式模型。

「大師兄」電影中最強老師陳俠對學生強調「你越有知識,你就越有判斷能力」、「知識就是力量」、「我不是想要你們什麼都懂,我要你們有判斷能力」。在科法所歷經碩士、博士課程的學習,主要就是讓我充實善用的專業知識,擴展知識的領域,進而獲取案件判斷的重要準則,實在與「大師兄」電影所強調的知識力量相互契合。這些為了增進工作而至科法所的學習經驗,真是遠比單純學生時代的學習更為有益,並且因為目標清晰,亦能使我更為愉悅於學習過程。

Author: EF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