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工作邊念書,才是享受 : 專班 楊智堯

作者 / 楊智堯(科法所專班) 

 

自從大學、研究所畢業後,由於秉持著對智慧財產的熱愛,我並沒有和其他同學一樣繼續從事生醫研究工作,而是轉換跑道踏入了醫藥智財領域打滾。工作多年,雖堪稱得心應手,但仍覺得在法學知識上的涵養仍然有所不足,因此一直有著希望繼續進修的想法。而就在某次的機緣下,我發現了交大科法竟然有開設在職班,不僅有許多生技相關的法學課程,且上課時間幾乎都安排在晚上或週末,也有開放遠距上課的學習方式,這樣的學習彈性似乎相當適合我這樣休假不多的上班族。於是,我便決定報考了交大科法,並且也很幸運的獲得了錄取資格。

 

交大科法的學生組成,大致可分為本科為法律系的法律組同學,以及像我這種非受過完整法學訓練的科技組學生,而所上的課程對於科技組同學來說,我想並不會太難以親近。從入學起,科技組的同學皆須完成36學分的法律先修課程,逐步培養對於法律的法感,並厚植我們的法學根基;而在修讀進階法律課程時,除了採取法律組與科技組一同混班上課的模式,課程也大量以互動討論或分組報告的方式來進行,並非教師的單獨講授,如此更有助於不同背景的學生彼此對話、相互學習。所上開設的課程領域不僅涵蓋六大專業領域,相當貼近產業的實際需求,且每年也會因應新師資的加入、或是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而進行課程調整,而不會一成不變。

 

還記得在修讀刑訴、證據法等課程時,由於孟華老師的教學方式及授課內容十分吸引我,因此讓我一度萌生想跨選刑法領域繼續鑽研的念頭。我想,在科法所的同學中應該不只我一個人有這種轉領域的想法,畢竟交大科法提供了如此豐富的學習資源,除了能夠滿足專業進修的目的,相當自由的選課制度,也讓同學們可以接觸不同法律領域並進而從中發現跨領域的機會。就像劉尚志老師時常打趣的說,怎麼每個學生在入學考面試時都信誓旦旦的說要學智慧財產,結果畢業時卻都跨到了財經法、勞動法去了。這就是交大科法特別之處,只要有心學習,不論是要繼續專精於特定領域深造,或是想朝向跨領域路線發展,所上都不會讓我們入寶山空手而歸。

 

當然,交大科法的課程並不是打混摸魚就能過關,論文也是需要經過一番努力才能準時交稿。雖然不時會聽到同學們覺得課業繁重,特別是跟我一樣已經在職場就業的同學,背負的壓力更是不小,然而至少對我而言,我反而覺得下班後的進修時光才是一天當中最有趣的時刻,即使每次下課返回到台北的家都已將近午夜,心靈的充實感早已撫慰了身體的疲憊。現在,雖然已畢業離開許久,但仍舊懷念那段白天上班晚上上課的充實生活,相當甘之如飴。

Author: EF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