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產業對話、為公益發聲,成一家之言 : 博士班 李秉燊

作者/李秉燊(2016級博士班)
指導老師 /劉尚志老師、陳在方老師

 

「為世界之光!」,是合校前,交大校歌中最慷慨激昂、扣人心弦的詞句,更是科法學院的院徽-「燃燒的火炬」的意義。陽明交大科法的火炬,以六大學群照亮科技、法律的跨域和國際整合;更以人為本,引領著數位轉型下,實踐世代、性別與社會正義的風潮。
陽明交大科法,為台灣首創的科技法律研究所。嗣秉持「國際化」、「實證化」、「整合化」核心理念,建構台灣唯一僅收研究生、院所合一的法律「專業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組織經營模式,藉「教、考、訓、用」為軸心消弭學用落差,培育實務與產業界渴求的即戰力。筆者現雖仍為全職學生,但以一位科技背景的碩士班學生身分進入陽明交大科法,繼而逕升博士班,嗣獲教育部和科法學院推薦與挹注,而能遠赴美國律所實習、取得杜克大學法學碩士學位,最終得發表國內外學術期刊、擔任課程講師,並關注台灣產業界在美國訴訟進展、接受財經媒體訪問發表專利時事看法等與社會對話的學習歷程,可謂陽明交大科法法學全人教育的見證者。

 

科技背景在陽明交大科法的華麗轉身
筆者目前為陽明交大科法的博士候選人,專業領域涵蓋生醫智慧財產權法、高科技產業專利訴訟與經營競爭策略。誠如前述,筆者大學並非法律本科畢業,而是來自合校前台北唭哩岸山旁、軍艦岩下的陽明大學醫事技術系。2015年,以陽明醫技首位五年取得學士、碩士學位並發表國際期刊(該技術成果嗣後取得我國發明專利)的科技背景,來到新竹風城,成為交大科法建院的第一屆碩士班學生,陶冶於學院完整的基礎法學和六大學群課程(主要著墨於智財與生醫學群),並精進自我的美國法知識。亦在初進交大科法的第一年,即開始以研究助理的身分,參與科法學院承接政府各機關、部會的研究計畫、法院鑑定案,隨師長與學長姊鍛鍊自我對法學議題研究與團隊協作等終身受用的能力。

 

台灣法院、美國律所實習的職涯先探
受惠於陽明交大科法將「訓、用合一」概念前置化,積極推動法院、檢察機關、國際律所實習等實務學習課程。筆者曾在循序修畢「訴訟實務書狀撰寫」後至新竹地院民事庭和智慧財產法院實習,從爭點整理、言詞辯論、訊問證人等實務中瞭解法官思考問題的關注層面,從而掌握促進訴訟效率的要點。更因2015年協助陽明交大科法與美國Winston & Strawn律師事務所共同舉辦「藥品專利訴訟高峰論壇」的機會下結識主辦的合夥律師,而得在2017年1月至3月赴該事務所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分所訴訟部門實習,親炙美國法律事務所高壓卻充實的職涯體驗。

 

美國杜克訪學與法學碩士學程的跨國培育
身為交大科法的博士班學生,筆者很榮幸獲得教育部、交通大學與交大科法學院共同獎助的「教育部共同培育人才獎學金」,得以在博士就學期間至美國杜克大學法學院訪學2年,第1年擔任訪問學者(visiting scholar),第2年則是就讀法學碩士(LL.M)學位。由於筆者係科技背景的碩士班逕升博士班,尚未取得美國頂尖法學院通常要求的本土外第一法律學位(例如台灣各大專院校授予的法學學士或碩士學位);能夠順利負笈美國,要特別感謝筆者的指導教授科法學院創院院長劉尚志老師、在方老師和所長鋕雄老師,以及志潔老師、孟華老師為學生在法學程度的背書和對此計劃的大力支持與協助。

 

擔任訪問學者期間,筆者受杜克大學法學院知名智慧財產權與生醫創新政策學者Arti Rai教授(其亦曾任USPTO部門首長)指導,深入研究美國專利有效性判斷雙軌體制,陸續投稿並獲刊登台灣包含「交大法學」、「智慧財產權月刊」、「全國律師」、「專利師季刊」和「醫事法報告」等多篇中文期刊,復受Arti Rai教授鼓勵,將法學研究發表於國際頂尖跨域期刊《Trends in Biotechnology》(Impact Factor: 14.343 (2019),領域排名前2%)為專利等法學對科學研究與產業影響所特別開設的論述專區。

 

就讀法學碩士學位期間,筆者加入「杜克國際與比較法學期刊」(Du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Law (DJCIL))編輯群,充實學術含量。感謝交大法學(NCTU Law Review)為我在法學雜誌編輯奠下的基礎,讓筆者得以在法律博士(J.D.)等美國本土學生為主的編輯圈,獲得此彌足珍貴的「Staff Editor」職位,尤其是如此頂尖的國際期刊。法學期刊編輯對美國法律學術和實務界均為正式職銜,不論是法學教授或是律所合夥人即使在簡單介紹自己時,仍會提及曾在哪個法學期刊服務。美國頂尖法學期刊多由學生主導,即使在負責篩選工作的委員會納入重量級學者,但不論從運營、與作者學術討論、校稿、付梓,均由學生編輯群一手包辦,組織之嚴謹猶如小型出版社。而法學著述的編輯、引註在美國,已然超脫技術性框架,而昇華成為加強論證力道、為己見解辯護的實質內容。

 

與產業對話、為公益發聲,成一家之言
近年,適逢台灣通過藥事法修正案引入專利連結制度,因該制度對台灣製藥業的發展可能產生關鍵轉折,筆者曾幾度投書《蘋果日報》、《風傳媒》等報章評論,針砭時政,引起亦關心該議題的民間團體共鳴。筆者亦曾針對台灣高科技產業在美國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aw,或稱「競爭法」)訴訟進展予以介紹,並對中國官方單位搶先申請美商公司所研發新冠病毒藥物的「方法專利」發表評論,將法學知識分享於大眾,嗣獲如《今周刊》、《商業週刊》等多家財經專業媒體的關注、訪問與報導。

 

謹記志潔老師與所有陽明交大科法師長們最溫暖的身教和耳提面命:「科法學院所有核心價值,就在知識應貢獻於社會」。陽明交大科法的火炬,不僅僅是以法律,照亮民主社會的法治道路;陽明交大科法的莘莘學子,更像是不斷延伸的火源,以法學研究的涵量與產業對話、為公益發聲,以所學的知識回饋社會。

Author: EF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