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culating damages in Antitrust Law心得分享

作者/科法所 2013級 碩班 張聖羣

很開心能夠參加所上與Mr. Mike L. Roberts (Licensed to Practice Law in Arkansas, Florida, New York, Tennessee, & Texas)舉辦的講座,這次的主講人是訴訟律師Ms. Jennifer Wells,主題則是:「Calculating damages in Antitrust Law」。

對於執業律師而言,這個議題的重要性在於:是否接某個以被告違反反托拉斯法為請求權基礎請求損害賠償的案件。如果一個案件的損害賠償金額很低,律師就沒有接案及起訴的必要;相反地,如果金額夠高,律師就有接案、起訴的誘因,法院也應該分配司法資源來審理這個案件。

Jeniffer一開始先介紹damages的基本概念,包括damages的種類,她常常使用簡潔易懂的語句解說這些基本概念,例如:「Treble damages make you worth your time suing!」。介紹完基本概念之後,她繼續介紹計算損害賠償在訴訟上常有的爭議問題,像是因果關係,常用來證明因果關係的專家證人是否適任,專家證言的證據能力、可信度等。更重要的是,她以訴訟律師的角度,分析原告可能計算damages的方式,並介紹被告可能採取的訴訟策略。

Jeniffer大致介紹完之後,精彩的小組活動就開始了。她改編一個真實發生的案例,提供一間虛擬公司的財務報表、一份被告進行反托拉斯法行為的時程表、一份支持被告的專家證言、一份支持原告的政府出版品,讓與會成員分組討論,Jeniffer自己也會下台和不同組別的同學一起討論。與會成員被Jenniffer大致分成三組:原被雙方加上法院,法院那一組又分成陪審團和一位法官。我剛好被分到原告那一組,發現在Antitrust的案件中,因為因果關係難以證明,所以原告很難主張就是反托拉斯法行為造成原告的損害。

透過這樣的分組討論,我深刻的體會到專家證言對於原告證明因果關係不可缺少的一塊拼圖。只透過財務報表顯示:原告的損失和被告反托拉斯法行為在同一個時間線上,但是如果缺少一個關鍵性的邏輯連結(Logic Connection),原告還是很難證明因果關係存在。

討論完之後,模擬法庭就開始了!原告先上台主張應該要賠多少錢,基於政府出版品的報告來證明因果關係。被告上台舉出專家證言來支持拆解因果關係,主張損害與反托拉斯法行為無關,並拆解政府出版品的可信度。原告再上台反駁(rebut)被告所舉的專家證言,並試圖維持政府出版品的可信度,整個模擬法庭就告一段落,讓陪審團們決定誰勝誰負。有趣的是,陪審團與該被改編的真實案件的陪審團一樣,認為無因果關係,認為被告不需要負損害賠償責任。Jennifer最後問扮演法官的立達老師,認為訴訟費願應該由誰分擔?當立達老師說出訴訟費用應該由原告負擔的的時候,Jennifer就笑說:「I see an appeal in the future!」

活動結束之後,才知道Jeniffer是剛從Arkansas州飛13個小時到台灣,連時差還沒調好,但還是能很精彩的帶領與會人員體會到這個主題的重點。能免費參加一個由美國訴訟律師主講的講座真的很棒,可以再次感到身為科法所學生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Author: EF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