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大科法所到站上國際舞台-一段想不到的奇妙旅程!

作者/科法所 2014級 專班 蘇文杰
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處調查官

2016年11月在有東方之珠美譽的香港參加為期一週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暨香、澳門警學研討會」,並於11月8日上台發表完自己的論文,抱著兩本厚重論文集,收錄兩岸四地實務工作者共60餘篇論文,其中僅28篇選中可以上台報告;面對台下兩岸四地執法機關三百多位的菁英與先進,這不僅是一場學術交流的饗宴,更是一個自我肯定的歷程與難忘的經驗。還記得當時,將近晚上十一點多,方才返回旅館,甫打開電腦整理一天的研討會紀錄及相片之際,突然收到母院寄來的第42期科技法律領航報電子報,看到一篇關於「戰友」-羅婉瑜律師描述自己的畢業心得時提到我-那一段深夜裡彼此督促論文進度的光景,不禁把我拉回到半年前的回憶…。其實,第42期科技法律領航電子報就受邀投稿畢業感想了,不過因為正在忙碌接連而來兩場出國的研討會行前準備,一時亂了思緒,只好跟母院提出延期再投稿的請求。但一想到論文撰寫到畢業的整個過程,內心還是激動不已!

首先還是要不免俗回答一下我花多久時間從修課到畢業?我是100學年度入學的科技組專班生,2016年7月通過口試。前二年集中火力修習完八成應畢業學分數,中間休學兩學期,但還是持續有修課(猶記入學座談時陳誌雄老師的一番叮嚀-「雖休不息」),以補足剩餘學分數;104學年復學後第一學期就心無旁騖地開始了論文撰寫的過程。記憶猶新,從2015年7月24日第一次跟指導教授林志潔老師在台北車站討論後確認論文方向至口試結束,前後大概約一年的時間。

另外不能不提的是,強烈建議大家能在課程中(如白領犯罪或是法學論文寫作等)用期末報告發展出自己的「小論文」來,然後投稿所上指定期刊或是全國科法研討會,最後再將論文進行調整及定稿,再進行口試事宜,這是最理想、最有效率的畢業教戰守則。回想當初在林三元老師教授法學論文寫作這一門課時,自己期末報告是寫關於通訊監察方面,量化、訪談及文獻都下了非常多苦工,很有機會發展成小論文並投稿,但是後來因緣際會工作上調到洗錢防制部門,數次參加國際會議後,開始對虛擬貨幣產生濃厚興趣,才又轉換題材;回想起來,自己簡直寫了兩份論文,時間與體力都花費不少。所以,建議大家關於論文方向要「從一而終」,不要心猿意馬,這個想寫,那個也覺得不錯,在專班時間與體力的受限之下,真是要集中火力,指導教授也一再叮嚀,不管黑貓白貓,能畢業才是王道!

其次,在論文撰寫的指導上,林志潔老師功力當然不在話下,而且對題材從不設限(當然一定要跟老師專長領域有關),最好是越特別、越新穎、沒人寫過(符合專利三要性:產業利用性、新穎性與進步性),所以在她門下就誕生了國內第一本探討高頻交易與證券交易(專班科技組陳柏安同學)、第一本探討比特幣與洗錢防制的論文(本人)。在每次與老師碰面討論論文內容時,總是有些意想不到的收穫,老師也能精準點出疏漏之處並給予建議,也深感在洗錢犯罪防制領域內,雖道(法律規範)高一尺,卻也魔(犯罪科技)高一丈。而這樣的討論,前後也大概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因自己個性求好心切使然,光修改的版本就超過50個。

很幸運地,自己的論文題材也相當受單位長官賞識,甚至薦舉我參加海外學術研討會,甚至脫穎而出可以登台發表;2016年第二十屆全國科法研討會,也受母院邀請上台發表,殊感榮幸。此外,在工作上,部分金融機構也邀請我去講授關於虛擬貨幣與防制洗錢的教育訓練課程。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始料未及,除了林志潔老師不斷地鼓勵外,同伴的支持也非常重要,這裡要特別感謝法律組羅婉瑜律師,有超過半年的時間一同打氣與鼓勵,我們給彼此的目標就是「一起參加口試、一起參加畢業典禮、一起拿畢業證書走出校門」,最後,我們都咬緊牙根達成了。特別是口試那一天,從事前的場地整備、試本印刷與餐點採買,到過程中我們互相提醒、彼此支援,最後都順利過關。不禁要說:「有妳真好!」

最後,還要特別感謝兩位口試委員老師-東吳大學法律系的林育廷副教授與高檢署的許永欽主任檢察官,兩位對我論文的內容與結構給予相當多寶貴的意見,讓論文論述更臻完備;林教授專長在財經法學與支付專法,口試當天還在千里之外的德國不辭勞苦遠端連線參與學生口試,許主任檢察官辦案嚴謹的態度更是在學生口試前令我印象深刻,不厭其煩地指教我論文不足之處,多次叮嚀學生「人生中的第一本論文」不可馬虎。能得兩位口試委員參與此次口試,除了深覺榮幸外,感激之意溢於言表!

於返台後的一個月內,單位一位學弟向我請益關於報考本年考交大科法所在職專班科技組,看著他,我彷彿看到五年前熱血的自己-理工背景、法律門外漢,卻又想挑戰自我、充實本質學能。對於交大科法所,我給他的介紹是如此:
「以科技專業結合法律實證,從『T型』人才邁向『π型』價值,自臺灣本土放眼世界舞台,交大科法學院讓我對理論與實務如何結合有新的發想與體認,尤其在洗錢防制這極重視與國際趨勢接軌之領域上;五個學期的蛻變-從對法律懵懂無知的門外漢到站在國際舞台發表論文,我可以自信地說:『我,來自臺灣,畢業於交大科法學院!』」

Author: EF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