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謦伊博士生
讀博班對我來說,是一件從來沒想過的事情,直到遇見我的指導教授志潔老師。和許多人一樣,我以前認為讀博班是一個為了當教職所需要的學位。但其實不然,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的時代,知識與科技推展快速,讀博班可以用更宏觀的教度去看世界,可以深入地去探索一個議題,建構知識體系。
在就讀碩班期間,我很幸運地獲得逕升博士班的機會以及參與教育部共同培育人才獎學金,讓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專心學習。當時,申請逕升博士班僅24歲的我,懵懵懂懂,並沒有真正意識到博士班的意義。逕升博士班表面上雖是個行政程序的改變、學籍的改變,但事實上這卻是一個影響我人生最大的決定之一。在這幾年間,我慢慢地體會博士班和過往的學習經歷都不同,過往的學習經驗大多都是被動式的從老師課堂上的講授與閱讀教科書獲取知識,而博士班更多的是「自己讀書」,與自己對話和思考。此外,我感覺到社會責任的增加,漸漸地對自己的期待也變大,覺得自己能夠做更多有益社會的事情。雖然讀書是自己的事情,但科法學院對學生提供全面性地幫助,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並不覺得孤獨。我非常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志潔老師時常提醒我們,做人、做事與做研究應有的態度。看到老師再忙碌都會持續不斷地唸書,就會提醒自己努力還不夠,要繼續加油。
科法學院的各位教授們每個學期都會開設不同的課程,修課選擇性非常多,且都結合最新的學術實務主題,如筆者曾修過的「金融法制與監理」與「白領犯罪與經濟刑法」兩門課。「金融法制與監理」邀請許多實務界老師,能令學生瞭解實務工作上的重要議題,並且透過與老師的討論,認識國內現行金融監理的框架與實務運作。「白領犯罪與經濟刑法」為林志潔老師與許永欽老師共同開設,老師們深入淺出地講授課程重要概念,並帶領同學分析犯罪案件,了解學術與實務工作上的差異。上課時,老師們常常會討論到近期重大案件,不僅可以學習到經典的犯罪案例,也可以一同討論時事發展,非常有趣。
科法學院的課程多是由法律組、大學非法律系同學、在職專班、博士班一同上課,在課堂上可以與不同人生階段的同學一起上課、報告,進行學術的討論,而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此外,科法學院亦時常舉辦各研討會,研討會的主題新穎切合時事。科法學院的學生參加各種研討會皆有優惠,除了可以吸收不同領域的最新知識外,也有助發展論文興趣領域。透過科法學院的課程設計與一系列的研討會活動,會認識到很多不同年齡階段與不同生命經歷的同學,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世界的另一個部分,像是多了好多雙眼睛,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切入同一個問題。
在志潔老師與孟華老師的指導與協助下,筆者很幸運地申請到美國杜克大學。在就學期間,前往美國取得法學碩士(LLM)學位,以及擔任訪問學者一年。交大和科法學院提供許多國際交流的機會以及獎學金,在申請的過程中,老師們與學長姐接很親切地提供他們的經驗給學弟妹參考,能夠在就讀博班期間,有機會出國擔任訪問學者或是交換學生,有助於學習與論文的發展,筆者亦鼓勵學弟妹們可以利用科法學院的資源,去國外看看,拓展視野。
此外,科法學院院辦的助理姊姊每一位皆十分有經驗,對於同學們的各種疑難雜症,都能迅速地提供他們的協助,在颱風天也很關心學生是否安全。由於科法學院很多課程在晚上以及假日,姊姊們都會排班、輪班,能迅速完成各種學校行政流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科法學院的教授們,每一位老師都非常親切,非常關心學生。很感謝老師在忙碌的行程中,都會盡力撥時間給學生,指導學生撰寫論文。在每個學期期初,都會和指導老師們一同討論該學期的規劃,並繳交一份修業規劃。雖然每個學期期初都像要繳一份假期作業,內容又好像都寫得差不多,但在不知不覺中,透過每個學期的累積,會感覺到自己的進步。
==簡介科法博的畢業條件==
科法博的畢業條件條件有三:
一、修畢24學分。
二、滿足所有先修及必修之規定。
三、博士學位考試合格。博士學位考試前,必須至少一篇發表或接受刊登於本所認可之 國際英文學術期刊。
科法博的學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修課(一年半):每學期約修三門課。
第二階段,決定博士論文題目、組成博士論文委員會與博士候選人資格考(兩年):博士候選人資格考,可以舉行資格考試,或是投稿兩篇指定刊物文章的方式完成。
第三階段,完成專題報告與畢業論文(兩年):撰寫論文、申請專題報告論文內容,進行口試後,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