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勞動法當代議題學術研討會」活動側記

「2025年勞動法當代議題學術研討會」活動側記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4日(四)9:00-17:00
◼主辦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
◼協辦單位:勞動視野協會、大恆國際法律事務所、瑋燁法律事務所
◼撰文:劉家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生)
隨著當代勞動型態日益多元,各種非典型就業型態的興起,讓我國法上勞工認定的標準面臨諸多挑戰。本研討會上午場次「主題一:非典型勞務契約之定性」針對此一現象,由二個子題—分別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邱羽凡副教授報告「經濟上從屬性對於契約定性之影響—以保險招攬契約為例」,以及華泓法律事務所孫瑜繁律師報告「保險業務員非典型契約之定性—以混合契約及契約之聯立為分析」,本場次同時由銘傳大學法律學院劉士豪講座教授兼院長擔任主持人,國立中正大學法律4.0研究中心專任研究員王漢威博士候選人和瑋燁法律事務所楊子敬律師與談。邱羽凡副教授檢討我國實務以三個從屬性論點的問題,就此迥異於國際間以人格從屬性為核心的勞工認定標準,尤其在混淆經濟從屬性定義與規範功能上帶來窄化勞工定義的結果,孫瑜繁律師則以就保險公司運用的混合契約為深入討論,也再次檢視釋字第740號,探討法院對於保險業務員的契約定性問題,並延伸檢討對於保險招攬契約的法律見解如何影響其他如平台外送員等各行各業。
研討會下午之二個場次聚焦於集體勞動法中的實務爭議,首先由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林佳和副教授擔任「主題三:勞工之工會入會權」主講人,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侯岳宏教授主持、大恆國際法律事務所劉冠廷主持律師和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王沛元試署法官與談,從憲法角度、資方干預等不同面向分析工會組織與勞工入會權之問題。接著由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傅柏翔副教授報告「主題四:企業內複數工會之代表性」,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黃程貫兼任教授擔任主持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邱羽凡副教授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林良榮副教授擔任與談人,以外國法制為參考,並深入討論企業中複數工會之獨立性與代表性問題,同時檢討不宜以「外部工會」看待產、職業工會,而應放眼未來工會發展,開放將產、職業工會作為企業中的員工代表組織之一。
本研討會主要探討關於勞務契約之定性、工會入會權、複數工會代表性等重要議題,期能促進對非典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深入理解,並進一步思考勞動法在制度設計上的未來方向。
本次研討會手冊採用無紙化之方式,以專網收錄各主講人及與談人之文章與簡報,會後亦歡迎關心相關議題者,造訪本研討會網站,閱覽各場次主持人、主講人、與談人同意授權的文章、簡報及研討會之影片,研討會網站連結:https://portaly.cc/laborlawcontemporaryissues0724

Author: EF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