鋕雄院長的話 : 共創我國科技法律的堅實基礎

感謝各位支持科法學院的朋友,讓本院在歷經疫情威脅、社政經秩序激烈變化的時代下,依舊有亮麗的持續成長。本院十多年前開始發行「科法領航電子報」,在社群媒體盛行後持續在各平台粉絲頁報導本院最新狀況。今年本院首次製作雙年報(2022-2023),讓本院的發展歷程以更完整的面貌記錄下來。盼望未來每一個年度,乃至於每個季度都能編織豐碩的成果與佳績,與大家分享展現科法學院堅強的實力,也為參與其中的校友及在學生們留下溫馨的回憶。

專任教師,是學院的靈魂。科法學院專任教師人數在全國各法學院排名十幾名之後,但國際排名年持續在全國領先地位,固然是因為劉尚志院長、張文貞院長及林志潔前副院長過往二十年來選擇了正確的領導方針,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勤勉優秀的專任教師,具備跨領域和豐富的實務經驗,持續創作,讓本院的 QS 排 名,2019-2023 期間的 Citation PerPaper 維持全國排名第一的佳績。這段期間,除了施明遠老師榮昇副教授,金孟華老師榮昇正教授外,我們也很欣喜看到擅長醫事法、人權及政府治理的賈文宇副教授加入陣容,以及智慧財產權巨擘、前大法官蔡明誠老師成為本院專任教師。優秀人才的加入,是對本院的肯定。我們期待更多優秀的有志者一起投身本院的志業。學術創新是科法領航的動力,國際合作不僅可擴大學生視野,也增加學術研究的能量基礎。本院過往的國際合作,偏重於教育方面。本院過往與美國前十大法學院杜克大學建立雙聯學位,2023 年進一步與另一所前十大的喬治城大學建立 Health Law LLM雙聯學位,這表示本院畢業生的素質深獲國際機構的肯定。在教育合作的基礎上,我們開始啟動學術合作。鑑於陽明交大對數位醫療的重視,本院也與全球衛生法重鎮喬治城大學 O’Neill Institute 正式簽訂學術合作 MOU,以數位醫療為主題展開合作。因應科技創新帶來的法律挑戰,本院在這二年舉辦了超過 40 場實體與線上講座,2023 年末更以「EmergingTechnologies, Social Change, and Legal Innovation」舉辦亞洲法學院協會 (Asian Law Schools Association)

創立以來疫情後第一次實體年會,百餘位來自 20 多國科技法學者共聚本校光復校區,共同探討科技法律的最新趨勢。該協會第一次實體理事會也在本校舉行,十餘所亞洲主要法學院行政主管蒞臨討論。會後不少機構或學者主動來信提議學術合作,並已於 2024 年初開始進行。本院名稱不是法學院,而是「科技」法律學院,本質上就具有跨領域、重視科技議題的屬性。在科技創新速度飛快的年代,本院的學術研究也跟科技學科一樣,不會只強調由學者一人的獨創,而更重視多人團隊研究,乃至與學生、外國學者共同集體創作的模式,以期因應科技法律時代在學術創作的質、量和創作速度的社會需求。

教學創新是本院的特色。法律服務的終極對象是人,而非抽象的法律概念。與人的互動,處理人際關係的複雜情境,是法律專業學院應有的教育重點。本院自 2005 年首創法院實習課程,並開風氣之先,引進法學雜誌編輯、模擬法庭辯論等國際法學院必有的課程。2024 年本院並首創 Law Clinic 實案教學課程,由實務教師帶領同學進行實際案件之處理。本院同學的學習表現,也相當亮麗。本院的科技組學程,向來是大學部非法律背景學生報考的首要選擇。

在近二年來律師考試成果非凡,有數位科技組同學尚未取得第一個法律學位,就通過我國 400 分門檻下的律師考試。響應本校教學創新的「跨域學程」,允許大學部學生在畢業學分內,另外修 28-32 學分其他學科的第二專長,並可註明於畢業證書。本院的跨域學程獲得許多大學部學生的選讀,連續數年均有修完此跨域學程而進入本院碩班的科技組學生,在碩一就通過律師考試。甚至有單純修過跨域學程的大學部畢業生應屆考取律師。這說明本院在國家考試科目上的教學紮實,也顯示本院學生的積極努力。

本院作為國內首間科技法律研究所之領頭羊,時至今日仍深感我國法制與產業面人才的不足,很期盼在世界都在倡行數位及法治的科技法律時代,我國的人才也能跟上趨勢不致落後。正因為這樣殷殷期盼以及自許努力,本院於教育的熱誠及盼望始終未曾削減,反而在大環境的困境中,也努力創造學術回應以及實績,更自比為礦坑的金絲雀,必須看到更遠的需求,邁向未來的新里程碑,向擁有產業進修需求的企業及學子提供推動改革及尋找解決方法的學習機會。很期盼在這過程中都有更多您的參與,共創我國科技法律的堅實基礎。

Author: EF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