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法所 2007級 碩班 顏偲凡
在赫爾辛基待了兩天後,前往這次Summer School所在地Jyvaskyla。Jyvaskyla為芬蘭湖泊密佈的中部最大的城市,為昔日交易穀類農作物的中樞,位於Jyvarsjarvi及芬蘭第一大湖Paijanne兩個湖中央,兩湖中間的陸橋為Jyvaskyla當地著名景點,在橋邊有個觀光碼頭,除了有環湖的老蒸氣船以外,亦有私人遊艇停放。而碼頭旁的冰淇淋攤在週末時總是擠滿了人。芬蘭的乳製品相當實在,除了牛奶香醇外,冰淇淋也相當好吃。點分冰淇淋與咖啡,坐在戶外的位置吹風曬太陽,對於居住在高緯度的芬蘭人來說,不啻是一大享受。
這次Summer School,我安排了四周的課程,分別是芬蘭文(Finnish Language and Culture)、社會網絡與多元文化(Social Network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n a Multicultural World)、伊斯蘭美學(Islamic Art and Culture)以及跨領域科學研究方法(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IT Development and Design),每週由不同學院的老師授課,由於每門課只有一週,要瞭解許多箇中的道理相當困難,尤其是一些我從未接觸過的科目,除了要在上課時弄清楚老師的意思外,下課時亦要與老師討論專業術語以及當日作業的方式,課後還要自行上網查閱相關資訊,且也是我第一次在外國與許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學習和相處,在一個不熟悉的環境中研究一門未曾接觸過的學科,確實得花上不少時間。通常,老師在中午會與學生一起進餐,分享彼此的生活以及生長背景,從居住環境的品質、飲食習慣、宗教觀、勞工問題及企業制度,甚至到稅制都可以是餐桌上的話題,除了專業以外,師生在生活上也有許多的聯繫與互動,在課堂上大部分採用討論的方式進行,非常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疑問與看法,每一堂課往往在大家熱烈討論激盪思考中,又挾帶點緊張與歡樂中度過。

在這一個月的旅程中,深刻的體會到芬蘭人的處事哲學以及與世無爭的態度,看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也學會了自助旅行的竅門,遇見了不少熱心的芬蘭人,也見識到了芬蘭在教育以及環境等議題的重視。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芬蘭人對於自己國家的認同感。經過瑞典七百年的殖民以及俄羅斯屢次的侵佔,多次喪失主權的芬蘭人瞭解自我的可貴。對台灣來說,現階段最應該找回的,我想不外乎是對自我的認同與自信心,這趟出國在相遇異國文化後,才知道台灣其實是很特別的,讓我更可以以多元的角度及以更寬容的心來檢視與感受自己所身處環境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