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側記:淨零碳排與公正轉型下之勞動議題系列講座(講座一):公正轉型的挑戰與助力:社會團結經濟與非正規經濟的尊嚴勞動





【勞動法新興議題與實務案例課程】課程講座
文∕詹耀騏(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生)
本學期由邱羽凡老師、盧其宏研究員以及黃國治老師在「勞動法新興議題與實務案例課程」中接續舉辦了「淨零碳排與公正轉型下之勞動議題系列講座」,首場講座聚焦在「社會團結經濟」與「非正規經濟的尊嚴勞動」,由公正轉型委員會委員及台灣勞工陣線主任洪敬舒擔任主講者。
洪主任以一段震撼人心的開場引導聽眾思考:「像對待泥土一樣對待工人!」這句話既是批判也是提醒,意在突顯勞動者在社會經濟體系中的處境,以及在轉型過程中被忽視的現實。首先以美國1970年代污染治理的歷史經驗,強調轉型需兼顧勞工權益否則將加劇社會不平等,他進一步剖析公正轉型的三大核心理念並主張以廣泛的公民參與確保弱勢群體需求被納入政策制定,透過廣泛而有質量的公民參與機制,應確保所有受影響的群體特別是非正規經濟中的弱勢勞動者,能參與政策制定並表達需求。在台灣工會覆蓋率低的現狀使許多勞工的聲音難以傳達至政策層面,他也因此呼籲建立更多元的社會對話渠道,提升勞工在政策中的能見度與參與度。
其次,洪主任聚焦探討「社會團結經濟」(SSE)在公正轉型中的角色。他指出SSE可透過合作經濟與民主治理促進經濟公平,改善弱勢勞動者處境,例如拾荒者通過合作社提升議價能力。然而他也指出台灣SSE發展仍處初級階段,需政策支持以擴大規模並強化社區連結,讓其成為改變市場結構的動力。而對於轉型中的挑戰,不僅強調尊嚴勞動的重要性並呼籲完善社會安全網,為因轉型失業的勞工提供再培訓與生活保障,更認為企業應分享資訊並促進透明對話,讓勞工參與治理結構以實現經濟共享,而在SSE推動綠色產業與永續發展中的潛力,也認為其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平衡經濟與環境需求。
與談人黃國治老師也補充了德國及國際案例,指出可借鏡國外經驗要求受政府補貼的綠能企業改善勞工權益。而提問環節中,洪主任表示因為台灣工會與SSE力量薄弱,須透過組織化與政府支持改善零散狀況以增強社會對話窗口,並強調兩者互為補充才能促成非正規經濟勞動者的集體化,成為公正轉型的重要助力。
最後,羽凡老師總結指出公正轉型的核心是尊嚴勞動,而勞動不一定具備雇傭之關係,須透過跨領域之交流以拓寬公正轉型的視野,並提醒政策需對勞動模式保持創新與靈活,公正轉型才會具備可行性與社會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