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法所 2011級 碩班 林育苡
首先,我想先感謝交大科法所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得以到全中國夢寐以求的一流學府求學半年;謝謝師長們溫暖的關懷以及所辦助理辛勤的協助,因為您們,我才能擁有這段生命中永難忘懷的寶貴回憶。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清華,一個牽動中國歷史長河流向的名字,對於大陸人民而言,清華大學不只是座大學,是全中國人羨慕的對象、是屹立不搖的名牌、是擠破頭也難窺其內的窄門。
非北京市的學生考進清華大學,是全省市為之震動的大事,生在台灣的我們實在難以想像,地方首長會親自到學生家裡拜訪、送上獎學金,如古代科舉重第般轟動。我曾在清華的校園中遇見一群戶外教學的小學生,帶隊的老師居然認真的跟這些稚氣未脫的孩子們說:「你們看,多漂亮!能在清華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事,我們現在就要下定決心,要考上清華!成為一等一的人才,報效祖國,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願,對不對?」清華大學在大陸人民心中的分量,可見一斑。
在中國,人人必稱「北大清華北大清華」,的確,中國走向現代、走向世界的腳步都是自這兩座名校中邁開的,中國的未來就像繫在北大清華的肩上一樣,由它們帶領、與它們相依。54運動起於北大、文化大革命發於清華,魯迅、朱自清、徐志摩…..等,幾乎所有在歷史上留下一筆的名人大家都與這兩校有所關連,民國時期,學術的半壁江山可說是由清華出身的學人所維繫的。改革開放後,歷任的國家領導幹部幾乎皆出自於清華,影響力依舊不減,反而越磨越亮。
清華的學生真的是名符其實的天之驕子,舉一個最實際的例子:為了降低清華學生的生活負擔,中國政府每年花幾千萬補助清華的食堂,使食堂不會因應物價飆漲而漲價,便宜到飽餐一頓還花不到在台灣喝一杯飲料的錢,清華學生每天吃的每一粒米中,都是納稅人的血汗和對這些社會精英的殷殷期盼。無論是生活、就業、擇偶、社會地位……,「清華」這個響亮的名字使他們完全贏在起跑點。
清華的學生們並沒有辜負如此得天獨厚的軟硬體資源。每場知識性的演講,諾大的場地總還是讓蜂擁的人潮擠到水洩不通;早晨八點半進圖書館,從1樓到4樓已一位難求,清華學子的競競業業,真叫人驚嘆!我相信,面對這樣求知若渴、奮發向上的菁英學子,每位老師都會有傾囊相授的衝動、每位同儕都會感受到不進則退的恐懼。
因此,對我而言,在清華求學,是一次非常特殊的體驗。更感幸運的是,正巧被我碰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30年一次的大修法,不僅是學界及實務界,社會亦高度關注這個約束公檢法權力的重要大法。在我所修習的「刑事訴訟法」課堂上,老師鉅細靡遺的介紹了修法的各項變革,不僅將台灣的刑事訴訟法作為對照與參考的立法例,更時常與同學們討論關於修法的意見及感想,讓我除了可一窺中國人權保障之進程、了解兩岸法制中差異最顯著的刑事法領域,更能藉此了解中國法律人的角色與法治觀。
另一門令我獲益良多的課程為「商法專題研究」。兩岸商業往來密切且頻繁,商法的規定也大同小異,這門課為博士生的課程,因為想了解對兩岸而言實務上最為實用的商法,我請求老師破格讓我修這門課。課堂進行的方式是學生上台報告,大家再針對其內容評議,整個學期下來要報告3次、繳交3份書面報告,雖然要求並不輕鬆,但正因如此,使我滿載而歸。博士學長姐們的報告使我由淺入深的瞭解了中國商法正備受關注的各項問題,而我也十分認真的準備,向他們介紹台灣法治,當聽到老師的褒獎與學長姐們對台灣法顯現出的高度興趣與豐富回饋時,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
在清華交換的這半年,不僅獲得了知識上的充實,我認為,生活上更是一種享受。清華大學被美國《富比士》雜誌評選為14座“世界最美校園”之一,是亞洲唯一上榜的大學,清華學堂,真的宛如天堂!我從冬天裡來,走過春天,隨著夏天的腳步而離開,四季分明的北京,不同的季節都有不同的景緻、不同的美,能在這座供清朝王爺遊覽的園林裡求知、在這座占地比台大大上三倍以上的校園裡生活,真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幸福。
除了靜態的花草樹木、建築景觀,清華的校園生活也十分炫爛多彩,有許許多多的知性講座、社團聚會、藝文活動可以點綴生活,其中最有特色的當然非清華獨有的「女生節」莫屬了。3月8日是婦女節,「女生」是「婦女」的前身,所以女生節便定在3月7日,這可是一年一度的大事!因為清華以前是以理工著稱的學校,女生極少,非常珍貴,在過節的這段期間男生要盡其所能的討好女生、給女生驚喜,超市的玫瑰早在幾天前就都被男生們搜刮一空了,送小禮物、設計小遊戲、彈吉他唱情歌給女生聽、約女生出去請她吃飯……,總而言之,把女生當女王伺候就對了!學校也會為女生舉辦一些活動,例如園遊會、穿搭講座、魅力戀人成長計畫、女生節舞會……等,非常熱鬧有趣!
而令我最印象深刻的課外活動則是海峽兩岸交流協會辦的「我的灣灣日記」台灣嘉年華。海協的同學們邀請我們這群來自台灣的交換生們一起規劃活動、設計遊戲、當關主、當主持人、當表演嘉賓。活動當天人潮非常洶湧,台上演唱著五月天等台灣歌手的經典歌曲,整個下午,我們在清華教大陸人講台語、玩十八啦、準備鳳梨酥和燒仙草給闖關者吃,晚上還有台灣國片的蚊子電影院。看著大家認真的玩、開開心心的了解台灣,真的體驗到了文化交流的愉悅與向人介紹台灣之美的成就感。我總是對闖完關的同學說:「歡迎來台灣玩,臺灣是個好地方。」,的確,經過這在異地生活的半年,我深刻的體會到了,臺灣,真是個好地方!
在北京的這半年,幾乎遇到的每一個人都跟我說他真的非常希望有朝一日能夠一訪寶島,而每個來過的人都說,他已經深深愛上台灣了!美麗的景觀、熱情純樸的人們、奔放多元的和諧社會,好吃又便宜的美食、娛樂界及媒體的發達、自由民主的環境、完整且不容侵犯的法治保障與政治權利……都讓他們深深感動、流連忘返。身為台灣人,無論是因為流行文化的滲透、獨有的氣質及禮節,還是所謂的民族情感,真的很受喜歡、備受歡迎。大陸人對我們充滿興趣、香港人對我們感到親切、日本人對我們十分友善,「台灣人」這個身分令我備感榮耀!
在清華交換這短暫卻絢爛充實的一個學期,是我最難忘的回憶,想說的話太多,想分享的美好事物也難以用筆墨完整表達,我想,還是以感恩做結吧。感謝所上、感謝清華,感謝所有為我付出、關心我的人,感謝這半年的光陰,讓我成長、讓我的視野更寬廣、讓我更了解台灣的好,也讓我更懂得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