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法所 2013級 碩班 翁栢垚
編者注:今年林志潔老師榮獲教育部102年度「優秀教育人員獎」,此外她也是交大傑出教學獎、交大薪傳教師得主。交大電子報特別邀請林志潔老師與交大全校同學分享她的學思歷程,不讓校方專美於前,科法領航特別安排一次專訪,希望志潔老師分享法律人的生涯規劃經驗。專訪內容相當精采豐富,一次看不夠,我們分次連載!
問一:請問科法所現正課程改革方向為何?
我們目前的課程改革大概分成兩個大部分:
第一、我們希望整體的課程設計上符合五大目標,課程不應只有專業領域,應包括:
(一)國內法學
(二)跨國法學
(三)五大專業領域:因為general legal knowledge是不夠的,必須另外具備財經、智財、醫療、生物科技、資訊通訊等領域的專長,是獨立於法律之外更特殊的一技之長。
(四)訴訟倫理及執業技巧:在法官法、檢察官法,律師倫理規範相繼通過的情況下,執業的專業規範越來越嚴格;同時更重要的,你要有執業的技巧,包括如何撰寫書狀、實務執業能力的訓練(例如法院實習)、外國negotiate能力,這方面科法所提供公司律師整合訓練,以及WTO moot court辯論賽等等。
(五)法學論文寫作及研究方法:研究所訓練中必須包含research skills,寫出論文的過程中也同時訓練論述的能力。法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因為它在制定政策上發揮非常大的功用,你必須要學會怎麼樣去論述一件事情;這是學生們要撰寫碩士論文,以及所上老師們鼓勵大家發表的原因。所以法學研究方法的課程是必要的,如何用經濟、女性主義、實證、統計的觀點去觀察。另外還有法學雜誌編輯課程,讓學生觀摩別人是怎麼寫文章。同時也有專題討論,請講者來演講,讓各位了解一個問題如何從各個面向去分析。所以在課程改革上,我們要解構舊的課程,重組成這五大領域。
第二、除了第一點所提的國內法學、跨國法學、訴訟倫理及執業技巧、法學論文寫作及研究方法,專業知識部分,我們會希望每個學生五大領域裡面至少具備兩大領域的能力。比如說,如果你未來的目標是希望到國際生技藥廠,那應該至少要有國際法學、生醫法的能力;如果想走跨國刑事方面,比如說國際檢察的檢察官,像是廣大興案或是沒收財經犯罪的人在美國的資產,可能就要有國際法、財經法、白領犯罪的能力;那同樣的,比如說到高科技公司當法務,就必須有智慧財產專利及財經法的能力,因為在高科技公司當法務,除了智財案件外,可能會有併購、上市上櫃公司的需求。
所以我們會鼓勵學生在五大專業學群裡面,至少選擇兩塊,這樣我們學生出去,不只有一技之長,還有二技之長。這樣就是「M型人」:以前是I,有一技之長就可以立足;可是現在是M,必須要有三個點才有辦法立足。現在這樣就是三個點:第一個點是你的法律、第二個點是上述的二技之長、第三個點是剛剛所講的四類課程(國內法學、跨國法學、執業倫理與訴訟技能,以及法學研究和寫作方法)作為support,這樣你便立有不敗之地,我們的學生才有能力面對國際化、全球化的競爭,這就是我們課程改革的方向。
問二:請問科法所創所至今,有什麼轉變,以及未來建院後定位的走向為何?
科法所從我2005年9月來到所上至今,轉變是很大的。我們最早的時候其實只有個位數的老師,到我加入了以後,算是整個陣容穩定下來,之後的離職率與老師員額的流動率都非常低。早年時科法所還在一個摸索及試探的階段,在我進來之前,所上雖然知道什麼方向是要屏除的,不要走傳統法學路線,但是還沒有建立起明確的方針。
在我之後,王立達老師、陳鋕雄老師、林建中老師的陸續加入,我們的目標和方向就已經非常清楚明確;之後進入下個階段,我們有了陳在方老師、江浣翠老師、薛景文老師的加入,明年有陳俊元老師加入,陣容就非常壯大,此時轉型,就到了一方面需要將各種典章制度細緻化、一方面也要展翅高飛的階段。
在所有的研究所考試報名人數都下降的情況下,只有交大科法所每年招生推甄及考試的人數都是逆勢上揚。
由此可見我們走的方向是對的,也就是我們從頭到尾,抱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宗旨,拿我們對於台灣產業的關心、對於實務接軌的態度、以學以致用的態度在做研究,這個方向是完全沒有錯的。
最特別的是:我們法學院跟其他學校相比,國際化程度是最高的;定調自己為一個專業的、國際的、小而精緻的法學院,這點是我們現在很清楚的目標,而我們全所的老師也都有能力朝向這點去做,這是讓人感到非常欣慰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科法學院籌備處全體師生和全體所辦工作同仁的努力、以及交大張俊彥校長和吳妍華校長的大力支持,是成就這個典範的關鍵。我們要繼續鞭策自己,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便能迎接科法學院的正式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