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法所 2009級 碩班 吳佩珊
2011年通過律師高考
三年前,我同時錄取了台政清交等四間科法所及智財所,在幾經評估下,大學並非就讀法律系的我,為了能早日取得考律師的資格,捨棄了聲譽卓著的台大法學院,而進入課程濃縮卻多元與精實的交大科法所就讀,但至今我仍認為這是最正確的選擇。
在這裡,基礎法學課程皆由具有實務經驗的老師教學,讓我們能在學習實體法與訴訟法的同時,認知到實務運作方式並學習以法律邏輯分析實際案例。林三元法官教授的債總、債各、親屬法課程,在闡述法條構成要件的同時引進許多最高法院的判決,讓我在上課的時候就清楚理解實務的運作方式。林志潔老師以多年補教界的教學經驗與訴訟律師實戰經驗,綜合德派與美派的學說,深入淺出的帶我們從上位法體系的概念瞭解刑事訴訟法,並搭配時事議題解析,讓刑事訴訟法不只是一系列法條,而在我們腦中形成可以因事制宜的流動狀態。許美麗老師為執業多年的訴訟律師,而其豐富的實務經驗,讓民事訴訟法的法條變得鮮活起來,許老師總是會援引豐富的案例教學,讓瑣碎繁雜的民事訴訟法條組合成訴訟策略,而成為實例題的最佳解答。吳巡龍檢察官開設的證據法、美國刑事訴訟法課程除了介紹了不同法體系的刑訴概念,更告訴我們在台灣適用的現況,讓我對於整個刑事訴訟法的體系概念掌握更為完整。
在碩二時,我選修了「訴狀實務書狀撰寫」課程,這門課由許多資深的法官、檢察官與律師分別針對不同案件類型授課,讓我實際練習了爭點整理、撰寫法律意見書等訴狀實務,不僅學習如何將法條及其要件涵攝至實際案例中,更培養了往後執業的即戰力,亦對律師國考新制從程序考到實體的綜合型申論題答題技巧有極大助益。
雖然科法所有許多課外活動與進階的課程,但這些精實的訓練反而讓我更了解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也能更精準的運用所剩不多的時間。在結束繁重的碩二課業後,我只剩下從七月開始起算四個月準備新制律師考試。因此我告訴自己:既然要考,就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做最有效率的準備!
相信大家從小到大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從30分要進步到60分可能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但從80分進步到90分卻要花上兩倍到三倍的努力。因此,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讀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科目」成為首要之務。憑藉著碩一碩二奠定下的紮實基礎,我在七八月衝刺時,毅然決定不仔細精讀民刑法、訴訟法等配分重的大科目,而只將以前老師上課時自己整理的筆記看過一遍,進而將主要心力放在自己最不熟稔、投資報酬率較高的商事法、國公國私等小科目。而考試結果證明這樣的時間分配方式讓我順利的拿下相對多的選擇題分數,而通過第一關考試。
至於第二關申論題的挑戰,就有賴於平常的法學論述訓練。能夠進入第二關的考生皆有備而來,對於答案也大多了然於胸,因此能否上榜的關鍵就在於答題技巧,是否能在短時間內作出清晰的法條解析與涵攝。而因為交大科法所的基礎法學課程,以及訴狀實務書狀撰寫課程,本就整合了實務案例分析的訓練,讓我看到題目就能迅速抓到問題意識,並清晰的呈現涵攝過程。特別是爭點整理的訓練,讓我能在每個題目底下直接開小標題寫出結論,而我相信這樣的答題方式,較能讓閱卷老師一目了然的瞭解你所要呈現的重點,而幫助考生拿到高分。
這次準備考試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我在這四個月內很認真的利用了每分每秒,平均每天讀書10個小時以上,並將心力專注於自我評估後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科目上;而事實也證明這樣的策略的確可以使課業繁重的科法所同學在短期內上榜。因此,建議科技組的同學不要害怕國考,只要在所上學習基礎法學時把根基紮好,並在進階法學課程中精進自己的答題技巧,就能在最短時間內做整合衝刺,而有效率的考取律師執照!